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10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释梦的三水平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09: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遵循着因果性的逻辑关系,信守着物理学的时空观念,倾向于“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梦中,似乎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完全不同的“时空感”,甚至是不分彼此或彼此包容的现象与体验。

1、释梦的主观水平

实际上,大部分当代的心理分析家,总是倾向于在“主观水平”(subjective level)上进行梦的分析与工作。所谓的梦的分析的主观水平,是指把梦看作是梦者内在心灵的展现。若是把梦比喻为一个剧场,那么,在一场上演的梦剧中,梦者本人既是场景、演员、制片人、导演和原作者,又是观众与评论家。也就是说,梦中的一切,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房屋还是汽车等等,都可看作是梦者本人内心世界的展现,都可以做这种主观水平的梦的分析的工作。

比如,若梦者梦到自己的父亲生病,那么,从“主观水平”上进行分析的话,就不是去联想或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父亲,而是把梦中的父亲,看作是自己内在的心理属性,比如自己的“超我”。于是,若梦到父亲生病,也就可能是象征着梦者的超我发生了某些问题。

于是,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的潜意识之外,分析心理学所描述的内在心理要素,如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和阴影,以及内在儿童和智慧老人等等,都可以成为梦的分析主观水平工作的参考。实际上,从主观水平来进行梦的分析与工作,通过梦来了解自身与本性自我,也正是心理分析的努力目标。

2、释梦的客观水平

相应地,所谓梦的分析的“客观水平”(objective level),也就是把梦与梦者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倾向与态度。若是梦者梦到自己的父亲生病,那么,现实中的父亲,以及现实中梦者与其父亲的关系等等,都将会是分析与工作的重点。这样,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背景的客观联系与意义,都将会被纳入讨论与分析的范围。

荣格在其《人及其象征》中,曾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梦者梦到自己去爬山的时候出现意外,自己从山上摔了下来。而梦者本人是很喜欢登山的。于是,荣格就警告他下次登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但梦者自持自己的体能与技术,并没有在意荣格的劝告。果然就在他下次登山的,真的发生了意外而丧命于山中。

尽管在心理分析的专业训练中,更多的是在运用梦的主观水平的分析原则,但是梦的客观水平总是不容忽视。从梦中的意象推演到现实生活,理解其象征性的意义和作用,把握那梦中的信使所传达的真切消息,不管对于心理分析家还是被分析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3、释梦与融会贯通

于是,以上梦的分析的这两种水平,实际上也是对待梦的两种态度或观点,但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或冲突。也就是说,可以综合性地从这两种不同的水平来进行观察与分析。而作为梦本身,它既可以在主观的水平上有效且具有意义,同时也可以在客观的水平上有效而具有意义。

采取梦的分析的主观水平,包含着一种将万物会于己身的态度;而客观水平则包含着一种一叶知秋的努力。但两者的结合,则是一种不分彼此或彼此包容的心胸。这也正是庄子在其《齐物论》中所表达的道通为一的修养与境界。

庄子说,“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若是能够包容或者是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分别,也就有机会获得真我的感受。“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惟此,也才能融会贯通,与庄子一起来欣赏梦中化蝶的妙境: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