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9-3-9 12:29 编辑
47 在想像的空间里(圣诞节、童话和玩具)
问:我们通过若干数量的问题感觉到圣诞节的来临。
答:孩 子很兴奋,而家长却不安!
问:的确是这样。一位母亲有一个两岁的男孩。她在信中说:“今年,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与圣诞老人的故事有关。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对孩 子讲圣诞老人,但是,我觉得给他讲述这个从壁炉里下来送礼物的神秘人物等于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能否只讲最美好的,也就是圣诞夜呢?比如:‘夜幕降临,孩 子已经入睡,父母把礼物放到靴子里。’等等。”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节就没有神话色彩吗?这位女士接着说:“我认为主要是成年人自己因为有了圣诞老人而kai心。”
答:这位女士的儿子才两岁,所以,不必对他讲圣诞老人。她可以告诉孩 子:“咱们把靴子放到壁炉里明天早晨就会有礼物。”但是,孩 子会听到周围别的孩 子谈论圣诞老人。有一天,他就会问妈妈:“真有圣诞老人吗?”妈妈可以回答他:“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圣诞节时会有礼物。”此外,我说过我们心中都想赠送令人惊喜的礼物,人们就管这叫圣诞老人 ……
妈妈可以按自己的愿望ban事,是不是?但这个故事很美丽,富有诗意,这个故事就在想像的空间里。同时,还有现实的空间。我认为二者都应保留,不要认为给孩 子讲传说故事就是在对他说谎。
传说不是谎言,而是一种和社会习俗相伴的社会真实,重要的是要避免这些习俗只停留在礼仪层面上。我想到有些家长总是吵闹不休,某一天,突然庆祝圣诞节,除了美味佳肴之外,还有得不到礼物的威胁、吵闹、训斥,没shou由圣诞老人“给”的玩具。节日到底在哪里?
刚才谈到的那个孩 子,只要孩 子愿意,可以kai玩笑把他化装成圣诞老人。他就是那个圣诞老人,把礼物放到爸爸、妈妈的靴子里。如果他在商店里见到一位圣诞老人,别人要告诉他:“你看,这是一位先生化装而成的圣诞老人。”孩 子会问:“那真的呢?”“真的圣诞老人?没人知道。他不喝酒,不吃饭,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他从来没有出生,也不会死亡,圣诞老人是想像中的人物。”孩 子就会很明白。
问:这位女士还提了一个和童话书有关的问题。的确,圣诞期间,人们都要琢磨送什么礼物、给谁送,给哪个孩 子送什么童话书。她在信中说:“我一直认为把下面这些书排除在外:《小姆哥》、《白雪公主》、《山羊》,到了相当年龄的孩 子除外。”
答:对。可这个孩 子还太小,看不了这些书。但她听说过不必害怕这类故事会引起孩 子焦虑:"别人告诉我这种焦虑可以平息孩 子本身已有的焦虑,至少可以加以引导。讲恐怖故事太诱感人了。所以,我不知道zuo何感想,讲这种故事肯定可以让孩 子非常感兴趣。为了吸引孩 子的注意力,难道恐怖真的不可缺少吗?我认为这一点又说明成年人在孩 子的轻信面前感到莫名的愉快。"
既然她持这种看法,那她只管按自己的感觉走,很简单。另一位母亲看法与她不同。没有好坏、应该不应该之说。一切都取决于孩 子的敏感,而且孩 子的敏感一般与家长的相似。有些孩 子讲恐怖故事,而且特别喜欢这样zuo。不管怎样,重要的是他们把故事画下来,别人给他们讲故事时,就可以看图。他们需要把故事用画图加以表现。一个小男孩给我画了一幅画就是证明。他感到需要给妈妈的信插图,把自己的要求寄给我,和我建立他自己的沟通。
尽管这样说,我认为她说得对:佩罗在十七世纪写的童话故事是为成年人写的,后来变成孩 子的故事,但对两岁儿童不适合。
问:那适合几岁的孩 子呢?
答:六七岁吧。这些象征性的故事肯定会在孩 子的潜意识当中产生反响,和他小时候的恐惧相呼应,比如:由于世界特别大,所以需要找路;或者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钱来吃饭;听到妈妈喊:“没有糖了,天啊!忘记mai糖了。可今天是星期一,所有商店都关门。”孩 子突然就会想:“哎呀!可能会缺某样东西。”如果母亲感到孩 子对这样的问题很敏感,可以告诉他:“你看,这只不过是别人给你讲的一个故事!”因为一旦生活在现实中,尤其是妈妈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大发雷霆,一件小事有时会显得非常了不起。其实,这事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孩 子wu法辨别。
问:用不着把塞甘的《山羊》扔到火里去。
答:应该知道当年创作、传颂这些故事的时候,贫困家庭的所有孩 子都缺少生活必需品,而且这些故事符合 成年人自己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幻觉。现在,孩 子什么都虚构。让他们去虚构吧。我可以向您保证:不感兴趣的故事,他们不会听的。当然,不应把我们喜欢的故事硬性塞给孩 子,也不要像这位女士讲的那样“成心去吓唬孩 子”。每个母亲怎么想的就怎么zuo吧。不存在“好的思维方式”,孩 子喜欢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一般情况下,母亲认为不太愚蠢的故事孩 子就喜欢。但是,也有的母亲因为孩 子喜欢不真实的故事就使他们产生犯罪感。那么,这些孩 子就假装讨厌想像出的东西……实际上,这是对文学的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