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体心理学对咨 询中来访者攻击的观点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10:2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12-1 11:10 编辑

自体心理学对咨 询中来访者攻击的观点


来源:网络 侵立shan


理清不同攻击现象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差异。通过对攻击行为和内涵的分析,结合案例,区分攻击这一形式不同的意义,并给出不同的工作指向。

关 键 词:攻击自恋
Abstract:Clarify thedifference which different attack appearance during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ttack activity and connotation, combine withthe cases, distinguish attack which own different meanings, and give differentwork direction.
Keywords:Attack, Narcissism.

咨客语言攻击分析师的行为,在临床精神分析过程中会时常出现,并给分析师造成一定压力,甚至因此对分析过程造成破坏作用,但有时又会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在作者的临床和督导经验中,发现咨客外显的攻击行为之下的内涵是十分不同的,这点往往被一些分析师忽视和混淆。如将咨客外显的攻击行为理解为单一内涵,会存在问题并影响之后的分析进程。另一方面,对攻击的感受的敏感性也决定分析师会去怎么解读来访者的攻击行为。笔者在此将外显的攻击行为,据其形式之下的内涵不同区分为两种——与原发自恋相关的攻击行为、由原发自恋受挫后所产生的自卫攻击行为——进行讨论。

攻击的内涵
对人类攻击行为的理解,如果仅从表面造成的破坏结果来定义往往会造成错误,因为行为的后果和动机有时候是wu关的。在我们所观 察的婴 儿攻击行为中,婴 儿的破坏行为有些可能和被激惹后的愤怒相关(Marjorie Taggart White,P33,2013),但也有些攻击行为是和自我胜任感相关的,例如婴 儿把东西摔地上毁坏,或者将西红柿捏碎,或者推倒其他小朋友。对这些所谓的破坏行为如果不理解当时的场景,是不能zuo出正确判断的。科胡特曾提出对成熟的道德主义的批评,指某种以个人的所谓客观成熟的标准去简单化的判定一个行为,而丝毫不去理解不同场景下行为内涵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内涵。在动物心理学中,狮子捕捉瞪羚通常和愤怒后的攻击行为wu关,这时候捕捉瞪羚的行为更多是和天性、饥饿直接相关。如果说狮子的捕捉瞪羚行为,其实是瞪羚惹恼了狮子,所以狮子采取捕捉瞪羚,这一说法是滑稽的。

科胡特提示原发性的自恋夸大所展现的攻击行为,是一种胜任感的展示,而不是一种防卫性的结果;而为防卫自身受到伤害而基于生物本 能所出现的攻击,则是一种自我趋向崩解的危 险所衍生的保护性行为。前一种攻击的企图和攻击本身没有关系,后一种攻击的企图则是真正的攻击。所以在临床中,攻击行为的出现,是需要区分所分析对象的行为背后的意义来决定理解方向,而不能过于简单化的去理解。


案例1:与原发自恋相关的攻击
Z先生,34岁,抑郁,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咨 询。随着工作的进展,Z先生早期被家庭气氛所潜抑的行为,经由起源学的诠释kai始重新被理解,Z先生的抑郁也已经消失。整个咨 询按照比较顺利的方向发展,Z先生也有不少对自我的领悟,生活也觉得更加自 由。在工作到九十次左右,来访者在一次咨 询过程中对咨  询师表达了经过努力,现在觉得生活蛮自 由的,觉得咨 询师虽然帮助了自己,但最终帮助自己的其实还是自己,和咨 询师并不绝对相关。同时,在回顾中Z先生点评了之前咨 询过程中咨 询师的一些不足。咨 询师在之前稍稍被来访者理想化的过程后突然遭遇这样的转折,感觉到一种被攻击的感受。并担心咨 询是否kai始走向了危机的位置。

但在此后督导过程中,发现Z先生在咨 询中所表现的攻击,总体并不带有破坏性的方向,而且Z先生也只是一次表达了这些回顾,对咨 询师的反馈也是能够kai放的倾听。反而咨 询师由于之前被来访者理想化,而突然感受到理想化的褪色,来访者带有胜任感的表现让咨 询师没有瞬间适应过来。

在此之后的工作中,咨 询师调整了自身被理想化激发的自恋部分,当转折态度去投入与Z先生的工作时,咨 询过程以一种促进的方式继续向前推进。Z先生也能从自 由的表达中更多获得自信。

在此案例中,咨客的攻击其实并不能被视作一种真正的攻击,而是一种自我kai始尝试表达的行为,但咨 询师的反转移引起了被攻击的幻想。


案例2:自恋受挫后所产生的攻击
R女士,36岁,自我体验。在和咨 询师的工作了四十多次之后,因为咨 询师的一次十分钟的迟到,变得愤怒。咨 询师倾听来访者的愤怒的表达,然后并没有回应。因为在此段时间内咨 询师与一督导的工作过程中,督导指来访者能够因为咨 询师的迟到而表达自己,咨 询师需节制的与来访者互动。但这种愤怒之后就成为咨 询的主要基调,以至于在四次之后,来访者提出结束咨 询。

在之后作者与咨 询师的督导过程中,咨 询师提出对来访者的愤怒的理解,并引用温尼科特对愤怒现象的评论,即来访者的愤怒可能和来访者的人格发展相关。但在这里,作者指出,尽管温尼科特说的是有道理的,但对来访者的愤怒不能这样单一位置去理解。或许我们要理解当下愤怒的动力过程是怎么出现的。所以在此后,作者作为督导师和咨 询师共同回顾了当下咨访动力过程的起点是从咨 询师迟到kai始的。于是在假设来访者当下的处境,以及咨 询师对迟到这一事件引起的动力学理解后。咨 询师确定需要与R女士在之后仅剩一次的咨 询中澄清这一过程。

在约定的脱落前最后一次咨 询中,咨 询师离kai了节制的位置,而先对现在的处境和当时的迟到表达了歉意,随后和来访者回溯了咨 询师迟到的时候来访者的心理过程。当来访者与咨 询师一起在此位置工作时,咨 询师忽然理解了迟到对来访者的意义,在动力诠释的过程中修复了这一危机。因此咨 询并没有因此中断,而继续下去。在继续下去的自 由联想过程中,来访者出现了早年在幼儿园等待父母而父母经常失约甚至不来的场景。经过对此的理解,R女士kai始哀悼和理解了自己。

在此案例中,对咨客愤怒的误判导致了咨 询的危机,但之后在督导中的再理解,区分了攻击的不同内涵,而修复了咨访关系,并进一步推进了咨 询的深入。

案例3:与补偿性自恋相关的攻击行为
w女士,焦虑,带有一些自恋人格障碍的表现。由于W女士日常也参加一些精神分析的工作坊。有时候在咨 询中,来访者会说起,我听XXX老师的工作坊里讲的时候,我幻想是他的咨客,我和你在一起,总感觉到你有点弱。这一贬低性的过程经常让咨 询师wu法化解而卡住。并有时很愤怒咨客的这一行为。

在督导中,我们注意到W女士通过理想化过程来补偿自己早年的某些夸大自体的受挫,因为她早年有反复被寄养的经验。而W女士的表现,其本质的位置是夸大自体受损的位置。因此咨 询师随后在动力学的位置,诠释了W女士对夸大极的自我认可的追求。当咨 询师理解并诠释了来访者的这一位置后,然后觉得顿时放松下来,并且向更深的位置推进。

在此案例中,由于来访者在理想化和夸大自体摆荡的过程,让咨 询kai始没能分辨出来访者工作的位置。而来访者的夸大自体损伤位置所出现的保护行为也使得咨客表现出贬低别人的表现,咨 询师在这一过程中容易被反转移所控制。但最终咨 询师理解了咨客攻击的自我保护的内涵,而让咨 询前进了。(秒赞!好督导!同时点醒咨 询师和来访者。)


结论
综上所述,精神分析过程中的攻击行为不能仅仅从表面现象和破坏结果来定义,而要从攻击出现的内涵去定义。正确的理解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精神分析的工作,并更妥善的处 理精神分析过程中的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MarjorieTaggart White ,P33,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kohut,P83,自体的重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