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們的團體是分開六次,我現在帶工作坊比較多,工作坊的延續性比較強,因為六次的團體會有不同的變化,而且我們來都讓你們先分享感覺,就會有一些變化,所以要看當時的感覺,就會給我一些靈感,可能完全換掉暖身活動,也可能稍微有一些變化,這要看當時候團體的感覺。
團體看起來比較文靜不動的時候,可能就會站起來動,然後和別人有連結的,如果這個團體很high的話,是跑來跑去,就會做像畫畫,看他們進來當下的感覺,主要是看他們比較明顯地在幹什麼。
導演在暖身活動時,都有所謂的口袋活動或備案,可以跟著團體的動力做適時的調整,但初學時仍比較傾向設計好、結構式的暖身活動,在團體進行當中,有時會抽換原定的暖身活動,大多是因為看到成員的自發或團體當下的狀況而決定的。
*導演暖身技巧的養成
參加心理劇團體很重要,我們參加團體,也被暖身,自己在暖身活動中體會感覺,比如說透過這個冥想的過程對自己有些幫助,當你導演時,就知道這個冥想怎麼幫助你,因為知道在那個過程中怎麼被幫助,所以導演時就會知道這東西怎麼用,用那些音樂,怎麼引導。
要先從自身的體驗開始,這第一個,第二個對活動的精熟度也要練習,也就是說第一次帶有點生疏,要不就這邊漏一個,那邊漏一個也沒關係,慢慢慢慢帶,你會知道,喔!音樂怎麼用,這時候該講什麼話,而作畫分組的時候又該怎麼分之類的。第三個是當你有些活動都熟了,自然就會有些自發創造的東西。
大概就是參加一堆的活動,然後在團體中經過以後,覺得有一些活動還不錯用的,就把它拿來用,用之後再做一些調整。…我自己蠻喜歡用藝術的,可能跟個性有關,就個性比較穩定、內向,比較沒辦法動態。
我覺得它比較是經驗性來的,就是基本上我們要不斷參加團體,然後看看老師怎麼帶的,到了一個程度之後,我會去看不同老師之間的風格,再來是別人的東西有沒有被帶進來,然後我自己也會慢慢有些自發和創造的東西出來。…我不敢說完全創新啦,但有時候拿老師的小片段,然後把它做大。訪談中發現,導演暖身技巧的養成都是從經驗開始,也就是多參加團體,從自己覺得有感覺的活動開始學習,再練習使用後改編成自己的風格。
*暖身與選角的關係
選主角嗎?暖身不只是為做劇,整個團體的目的是要讓成員去接觸自己,做劇只是一個治療的方式,做社會劇也OK,有時候我們也會在劇裡面去玩小孩子的遊戲,但基本上如果是一個心理劇團體,還是會希望走向心理劇。我也不確定那天是不是有主角,我真的不確定,可是我覺得儘量去鼓勵、去暖,如果真的不夠就繼續暖,其實那天沒有劇也沒有關係。
有些人他會站在主角和輔角中間,我就問他為什麼,他說其實很害怕做劇,那我就會問你要不要先去看看你這個害怕,看完之後再決定你要不要處理下去,有時候我就幫助他先看。…有一次我在處理一個主角,她和男朋友剛分手,可是她自己覺得很害怕去處理,那我就先處理她的害怕,害怕完之後,反而她就可以再下去,後來,她覺得在處理她前面那個害怕的部份對她幫助也很大。我幫助她走過那個過程,可是如果她沒有站出來,只是想當個觀眾,表示說搞不好她連那個恐懼都不想去處理,那你怎麼可能去幫助。
我覺得好的暖身會提供團體安定的感覺,跟彼此的連結,還有信任和凝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就一個光譜,本來那個光譜一端都是好學生,她就成績比較不好一個人站在那裡,可是後來我換了一個問題,結果一問,就另外一個數線出來,變成她走到團體裡面了,另外一個成績好的反而落單,我印象很深刻,從那個同學臉上的表情和態度就變了,她可能一直就覺得自己不夠好,是孤單的,但在那個動作的過程中,因為問的問題不同,一走動,她就進入團體,我覺得對後來她進入團體不論去做主角或協助他人,都有一些效果的產生,就是把她暖進團體了。
*常用的暖身技巧
1.常用的暖身技巧
社會原子圖、互相介紹、冥想作畫、布啊、音樂舞蹈、空椅,常用的原因是這些活動自己比較有感覺。我自己很喜歡冥想、喜歡用布、喜歡用肢體,因為我的身體很有感覺。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工作坊,這條數線到那條數線就是你的生命,你就去走走看,我在走的時候就很有感覺。光譜圖(數線),先蒐集一些資料,搭肩、因為這些都是不用東西的、社會原子圖,我還蠻喜歡沒有媒材的,就是不用去買一些東西的,像做曼陀羅的畫。有冥想的,冥想說身體產生動物的啦,因為我覺得它比較簡單,畫畫的,聽音樂繪畫,然後從畫裡面去導劇,效果好,但時間會拉很久,這幾年就會比較少帶,除非是時間上很夠的團體,那我就會簡化,又比如說,大樓電梯往地下室,出來之後出現三個房間,把這三個房間畫下來,TSM模式,卡片帶進來,能量卡去做暖身也比較快,冥想啊,智慧老人對你說話,或者是說,如果現在發生什麼事情,想跟誰在一起。
2.印象深刻的暖身技巧
我對身體有感覺,我會擺個姿勢,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感覺,所以會覺得可以讓成員從這個過程中去覺察自己的感受。音樂我也很喜歡,…,找一些音樂反應出平和、氣憤、激動、悲傷等,去反應出自己的意象,如果你有那些感覺,你可能就會被t o u c h到那些感覺。
我第一次參加的是……,就自他介紹,我跟你不認識,然後我介紹你,你介紹我這樣子,要去講別人就有點緊張,印象很深刻。後來我自己帶心理劇,一整天的那種,我覺得這部份很好用,和別人的關係就建立起來了。還有一個就是光譜圖,光譜圖印象深刻是它很好用,蒐集資料很好用。律動完,然後靜心的繪畫,然後變成一場劇,你會覺得很神奇,從音色當中就可以做出心理劇要的東西,還有像動物冥想,我覺得很簡單,可以看到出現各種狀況,我剛剛講的搭電梯,大概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都會放到我自己可以帶的過程裡面去。
常用的暖身活動因為導演個人的經驗會有所不同,但社會計量學的原理都充份使用在這些活動中。器材的準備和時間的限制,也會是導演使用暖身活動的考量。大部份印象深刻的暖身活動也多會運用到日後導演在帶領團體所使用。
【自發中的成長】
對只有參加過一次心理劇團體經驗的我來說,這篇報告無疑是一項大挑戰,我試著從文獻、導演的訪談、自身的體驗,整理出心理劇暖身活動的特質和脈絡,雖然覺得不足,仍希望在自發的成長經驗裡,和大家分享所見所得,以下幾點是我所整理出來的總結。
(一) 從團體發展的動線來看,心理劇的暖身活動和後來的做劇有直接的關係,其中的聯結性是一貫的。
(二) 暖身活動有使用媒材和不使用媒材的方式,使用音樂、繪畫、布雕等媒材的方式,對導演而言,準備素材比較麻煩,但進行起來比較簡單,對成員而言,這些媒介物的使用容易讓成員降低防衛,卸下心甲,專心進入和自己在一起的狀態中。
(三) 從訪談的結果發現,心理劇的暖身活動會因導演個人的風格、個性而有不同的方式,但都是環繞著社會計量學的原理在走。
(四) 導演暖身技巧的養成幾乎都是由經驗性的學習出發,這似乎意味著,要成為心理劇的導演就必須參加更多的心理劇團體。
(五) 暖身活動發展的變化主要是跟著成員的自發走,因為往往無法按既定的設計來進行,所以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口袋活動或備案,會視團體成員當下的狀態而適時調整或改變。
(六) 表現性治療架構(ETC理論)為心理劇暖身活動做了很好的詮釋,導演在帶暖身活動時,不妨多透過不同層次的表現架構,幫助成員完成更自發性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