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热点] 留守儿童4个常见心理问题及科普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9:4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6-17 09:49 编辑

       这几日,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刷满了我的朋友圈。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刺激到人们的神经。然而,问题并非一日出现的。我们深知。
  
       自杀的孩子留下了遗书。遗书中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十五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这封遗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孩子们早早就生病了,可是,大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看起来不缺钱。有吃的,也有穿的。还有好心的邻居或者老师去关照。然而,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和弥补的。物质上的满足同样无法填满他们如同黑洞般的绝望。
  
       这个悲剧事件让我再次想起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孩子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抛弃。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父母看见自己,对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回应。
  
       有回应,就有了光;没有回应,就会有恐惧。一直没有回应,就是绝境。

       所以,我们可以说,毕节的四个孩子,其实死于对爱和回应的绝望:父母常年在外,母亲离家出走,甚至连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也是长期缺席的……

       希望这一次悲剧,能够真正引起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也希望更多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要再人为制造“留守”的孩子,更不要让孩子们对“爱”死心。

       父母缺失,留守孩子多自卑、自暴自弃

  “留守”孩子最常遭遇的问题如下:

       1.留守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有什么事自己承受,总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很难与人沟通;

       2.有的留守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甚至仇视父母,不想读书;

       3. 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过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致使孩子浪费钱、乱花钱;有的大把花钱去买吃买穿,有的到网吧玩游戏,有的通过吸烟、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当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

       4.留守孩子多数不服管教,因为长期于父母分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父母管教孩子不听;老人想管也管不动,或者根本就更加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个性;

       留守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因为缺失父爱母爱,他们成为了一群“心灵孤儿”,爷爷奶奶照顾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如果你的孩子无奈“留守”,希望你能做到:

       1.争取多跟孩子见面,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

       2.如果实在见不了面,就多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聊聊,问问他们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

       3.逢年过节回不了家,能否把孩子接到身边小聚。

       跟孩子缺乏沟通,容易让孩子恋上网络

       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某青少年因上网过度,累倒或丧命网吧的事情,这已不是偶然事件。有研究发现,有两种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1.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而这类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多半与父母关系存在较严重的冲突。

       2.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
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其实孩子过度迷恋网络,根源就在于一直以来在家庭中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匮乏。这样的家庭中,由于沟通匮乏,父母虽然一直在孩子身边,也如同“不在场”。因为如果现实世界够精彩,没有谁会去虚幻国度里找寄托。如果孩子平日里能够被父母“看见”、“理解”,就不会需要到游戏中去寻找认同。

       所以,面对网络控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找一下孩子钟情于电脑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平时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太少,还是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少,或是孩子的交际圈太过单一?如果孩子的生活内容单一,游戏的伙伴少,或是跟父母交流的时候得到的回馈不是说教就是斥责,那么孩子只能通过电脑游戏丰富自己的生活。

       其次,父母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增强,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如跟孩子约定好游戏长度和频次,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同时带孩子去接触更好玩、更新鲜的外部世界。

       用物质满足去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霸道、极端

  用物质去溺爱孩子,在父母对待留守儿童身上也比较常见。出于内疚,父母往往会通过金钱上的满足去企图弥补孩子。然而,这种物质上的宠溺只会惯坏孩子的“胃口”,扭曲亲子间的关系,让孩子认为父母和孩子,不过就是“供给和索取”。长此以往,不仅会毁了孩子的人生,父母也脱不了干系。

       对留守孩子行为问题的过度干预,有可能激发青少年犯罪

       留守儿童在靠近青春期之时,各种问题就是接踵而至。比如学习问题,乱交朋友混社会小团体问题,喜欢撒谎或者偷偷摸摸的问题……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在刚出现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激起父母的紧张和过度的批评指责。可惜,父母越是批评、指责或者妄图惩罚孩子,孩子的行为问题可能就越严重。

       因为留守孩子原本对于“父母不陪自己”“抛弃自己”内心早有经久积累下的创伤。父母的不包容行为只会愈发激起孩子的愤怒和反叛。如此,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朝着父母所贴的标签方向去发展。而被贴上了不好标签的孩子,很容易为了寻找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而聚在一起,形成亚文化群体。这样的亚文化群体,常常倾向于做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来,严重的就形成了犯罪。

        所以,当留守孩子逐渐长大后,发现了一些行为问题,父母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但是行为上需要谨慎处理。减少立刻要说教、说服或者压制孩子的做法,不轻易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多陪陪孩子,听听孩子心理的想法,多去看孩子身上的优点。严重的问题,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支持。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6-18 16:06: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1:24: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留守儿童需要更大支持和关爱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27

帖子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QQ
地板
发表于 2015-7-5 20:3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三明
工作后,发现太多的孩子缺失了家庭的关怀。如何帮助他们呢?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QQ
5#
发表于 2015-7-6 08:53: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綦江县
留守儿童一代确实低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一代留守出生社会后将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这可能使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56: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psy吴小文 发表于 2015-7-5 20:39
工作后,发现太多的孩子缺失了家庭的关怀。如何帮助他们呢?

从外部补充来自家庭确实的温暖,营造一个和谐有爱温暖的外部环境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