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辅导(上)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1384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5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NANA 于 2015-3-30 11:57 编辑

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辅导(上)

一、案例分析
       某男,11岁,五年级的学生,个子高大,体格健壮,但脾气暴躁。在家里常与父母顶撞,打骂其妹,并动辄扔摔物品;在校经常因小事而打骂同学,甚至咬人、抓伤人,有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因此人人畏而远之。一次上课时,因刨铅笔与同桌发生争执,张口就咬下别人手上一块皮,从此,便无人愿意与他同坐。另一次,在操场活动时与别人发生碰撞,二话没说,抬脚就踢向对方的腹部,还把该生的书包扔进了学校的池塘…为此,常常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还有一次,由于上课睡觉,老师想带他到办公室,结景他反手给老师一掌,而且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二、原因分析与诊断
1、个人因素:
       该生情绪暴躁,行事冲动,反应迅速,具有典型胆汁质气质;智力正常,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班里和家里的人际关系差,常有孤独无助感;自卑情结大,但好胜心强;性格倔强,不关心人,没有内疚感和责任感,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
2、家庭因素:
       该生生活在—个缺乏爱的家庭环境下。由于其父母喜欢女孩,因此其父母在该生幼年时常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顺心而拿该生撒气,甚至莫名招来一顿痛打。这使该生从小就有了一个错误的模仿样本,遇到不如意便拿别人出气;后来其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儿,并对她宠爱有加,更直言该生不如其妹讨人喜爱,这使该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很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失衡感、失落感越来越强。为摆脱心理的不平衡,该生开始趁其父母不在家时借故打骂其妹,甚至与父母产生激烈的顶撞,通过攻击行为获得暂时心理的平衡。
3、学校因素:
       该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加上平时爱打架惹事,因而在班级里没威望、没朋友,长期受冷落;有时同学和老师也往往会由于思维定势。使他承受一些不公平的指责:有时老师不能一视同仁,对该生要求过严,动辄惩罚,从而更引发其强烈的不满情绪,借攻击行为来发泄并谋求被承认和尊重的需要。
4、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峻,社会上一些人常因小事而打架伤人,破坏公物,有一些高年级的小混混以“拳头底下出英雄”为信条,从而把攻击行为作为保护或炫耀自己威望的本钱;另外,大众传媒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无意传播,也容易使该生找到更多好动好斗的模板;在这些因素的潜移默化下,该生自仗身高力大,以攻击令人畏惧为荣,没有不安感和自责感。
综上所述,该生在备受其父母打骂痛斥、缺少温暖关怀下,在学校受轻视、疏远的歧视下,在他自身一些不良心理品质的作用下,产生了极强的自卑、挫折和不满感。在其父母不良示范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了获取暂时的心理平衡,该生敌视一切,并以侵犯行为来获得宣泄和寻求自尊、自信。

三、辅导策略及经过
       根据上述的诊断结果和该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1、通过真诚的沟通,让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教育观。并努力营造平等、关爱和尊重的家庭氛围。
       通过辅导,让家长明确地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必须掌握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观。
       首先,要让家长深刻地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尊严和价值的人,有获得平等和尊重的权利,任何歧视、挖苦都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扭曲的烙印。严重的不满和挫败感甚至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
       其次,要让家长深深地体会到:关心、关怀和热爱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正常和重要的心理需要,缺失爱,孩子会产生失落和无助感,这种消极情绪在不公平感的诱发下,由于孩子调节心理平衡的技能不多,所以极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行为并从中获得愉快感和满足感、自豪感。
       此外,要让家长深切地意识到: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稍不顺心甚至无缘无故地拿孩子当出气简,其行为不但令模仿力极高的孩子依葫芦画瓢随意迁怒于他人,而且还大大地强化了孩子的攻击行为,成为孩子攻击行为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因此,家长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以此减弱孩子心理上的失衡感,堵塞其攻击行为可能产生的源头。

2、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和协作,努力让该生融入平等、友好、互助的班集体中,以助其重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校是孩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孩子是社会中的人,交往与尊重是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同时由于同伴关系是孩子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因此只有在与同伴融洽、良好的交往中,才能促使孩子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而人际疏离将导致孩子产生孤僻、冷傲、无责任心等不良人格特征,同时也容易使孩子以极端的方式获取群体的认同,获得正常需要的满足。
       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努力,消除隔阂和偏见,通过各种班团队活动,如体育比赛、郊游、劳动、出宣传板报等,让该生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在体验交往快乐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班集体,从而满足其交往的需要,构建其良好的同伴关系,并以集体友好互助的氛围减轻其落寞无助感,降低其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引起消极情绪所诱发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同伴的认同促使其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攻击行为,以避免再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中。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0

主题

1384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4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0:47: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3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地板
发表于 2015-4-3 12:43: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宜昌
学习了{:soso_e181:}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