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偏差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上)
一、基本资料:
(一)、案主姓名:吴某
(二)、性别:男
(三)、年龄:11岁
(四)、年级:四年级
(五)、辅导时间:2004年2月28日——2004年6月29日
(六)、个案来源:吴某在校成绩直线下降,上课讲话不遵守纪律,不能自控,作业马虎。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进入小学后,认读拼音的能力强,擅长解答数学思考题。一年级的成绩处在班级前五名,进入二、三年级后急剧下降,语文成绩保持合格,数学有不合格现象发生。
(二)、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吴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三)、作业完成欠佳。原本作业清楚,字迹端正而受老师表扬。转变后,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四)、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以不回家吃中饭以示反抗。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个人成长史:
吴某足月顺产,身体健康。5岁入幼儿园。小学1年级时学习表现好,思维灵活,成绩优异,是男同学中的佼佼者。进入2、3年级时表现一般,上课思想爱开小差。进入4年级后,成绩急剧下降,家庭作业屡次不做。家长批评后,借故不回家吃饭以示抗议。
2、家庭情况:
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吴某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较为宠爱,什么情况也不告诉其父母,造成小孩贪玩成性。
(二)、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
省实验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
2、班主任、同伴看吴某
班主任认为吴某在一年级时聪明、好学,上课注意力集中,能不懂就问,因而学习成绩优异。但爱打小报告而受老师排斥。二、三年级时,聪明依旧,可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作业有拖拉现象。四年级时,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吴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课堂上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当老师不顺心时,能讨好老师,博老师欢心。
许多同学认为吴某有“毛病”,爱拍马屁,爱打小报告、喜爱动手动脚而厌恶他,不与之接近。
四、分析与诊断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欠缺
1、亲情的需要。由于从小父母远离身边,虽然有奶奶及姑姑等人的照顾,但最终不能与母爱相比。在渴望母爱时,对于母亲的前来探望,奶奶总是把吴某关在房子里。使吴某从小在家中感受到的只是物质的满足,对亲情尤其是母爱的需要,明显不足。因此,吴某更需要从同辈群体(同学)及教师处充分满足心理对亲情的需要。
2、表现与尊重的需要。他需要从同辈群体(同学)及教师处得到慰籍。于是帮助老师管同学、打小报告等。
3、关注的需要。一年级时,由于吴某的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拥护。可打小报告,导致同学不愿与之接近,教师也觉得其心胸狭窄。因此,为引起同学的注意和老师的重视,其时常不做家庭作业或与同学打架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
(二)、对立与参与的心理矛盾。在上述情况下,吴某产生了与同学、老师的对立情绪并伴随反抗行为。以不做家庭作业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虽有着迫切地参与班级群体的意向,以从中找到归宿,获得承认与尊重。但其的表现受班级群体的拒绝与排斥,使之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并为之困扰。
(三)、热心与冷漠的结果。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与剧烈的心理冲突,使吴某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的偏差。如:捣乱班级纪律、家庭作业连续不做……。同学与教师的不理解,训斥与希望受到重视的心理互为矛盾,导致对学校、班级生活的热心与冷漠的表现这样表里不一的局面出现。
(四)、诊断
出于父母的需要,用异常的表现衬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据目前的现状基本属于个性偏差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