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也称认知行为疗法,是当前世界上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与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人本疗法平分秋色。
为什么认知疗法又称认知行为疗法?有人认为,认知疗法是从行为疗法中发展出来的。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和托尔曼的认知学习。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继续和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看不见、摸不著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应该是看得见、可以测量的行为,从而把心理学改造成了行为科学,而行为又被简化为反射,即刺激和反应,简称S-R,而不管在S和R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后来,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S和R之间加入O,开始关注在S和R之间所发生的事情。O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可以是特质性的,也可以是状态性的。托尔曼比较看重的是认知。再后来,认知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把S-O-R改写成ABC,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提出“心理障碍不是外界因素直接引起的,而是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改变环境无法消除心理障碍,只有纠正不合理信念才能治疗心理障碍”的观点。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石。一个人,如果不接受这个观点,就不会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而言,认知疗法属于折衷主义,是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的混合物,说它是精神分析的产物也行,说它是行为疗法的改进也行。但是,相对而言,认知疗法更靠近行为疗法。近几年来,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走得更近了,认知疗法(CT)与行为疗法再次联手,发展出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RET)也变成了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
认知疗法包括许多种疗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和梅成堡的自我指令疗法。埃利斯是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是认知疗法的代言人。
认知疗法的任务是发现认知偏差,修改认知偏差。怎么修改?就是诘难、质问、辩论,这是认知疗法的一大特色。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误解了“辩论”的意思,以为就是指出求助者的认知错误,一一批驳,同时向他阐述正确的观点,有理有据,让他心服口服。
其实,认知疗法的“辩论”与电视上的大专辩论赛截然不同,既不“辩”,也不“论”,而是请教和提问,让求助者自己发现认知偏差,产生“认知不协调”,然后自己去修正,这就是所谓的“苏格拉底式对话”。
认知疗法的精髓就是苏格拉底式对话。可是,许多搞认知疗法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苏格拉底式对话,而是直接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教育。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偏爱认知疗法,就是因为这种方法与教师身份比较协调,符合他们喜欢说教的习惯。一种心理疗法,因为误解而得以流传,真是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