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教育案例:放飞自己
一 基本情况:
姓名:XY 性别:女 年龄:17岁
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高一学生。
二 问题概述:
XY同学在初三年级升入高一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进校后,出现心情压抑,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三 背景材料:
父亲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现下岗待业。母亲是一建筑公司的会计,单位效益不好。XY在两三岁时,母亲因生活负担重,心情不好,把气发在孩子身上,XY曾多次被推出门外,长时间哭闹,造成心理创伤。上学后,家长除了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高外(特别是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更是喜出望外),其余一切家长包办,以至造成溺爱。
四 分析与诊断:
1 分析: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感到,XY是一个学习刻苦,基础好的学生。但性格内向,思维反应能力较慢,极度自卑。
对XY同学抑郁自评量表(CES-D)的测量表明:大部分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为3-4天,总分为34分,抑郁程度十分显著。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抑郁就是人们所说的忧郁,它是一种持续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当然,正常人也有抑郁的时候,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没有情绪的反应。然而,如果抑郁虽有原因但却不能自控地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情绪上沮丧、忧郁;在认知上自责、自罚,缺乏信心,绝望无助;在行为上倦怠、少动,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只是沉默呆想,则属于心理问题了。
针对导致XY同学长期抑郁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情感原因:
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XY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进入重点中学后,失去了老师的喜爱,同学中不再表现的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其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
(2)认知原因:
家人的期望,重点中学的竞争,榜样的示范,为XY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的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是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责、自罚。日积月累,消沉沮丧。
(3)行为原因:
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
2 诊断:
现实的挫折打破了原来的心理平衡,过低的抗挫能力使她无法面对,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改变心态,投入到新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去。儿时的遭遇,家庭的压力,学业的困扰,以及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复始,一再积累,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结”。然而,“抑郁情结”的表达可能不被容许,进而被压抑下来或加以否认,所以XY的表现常常不是以忧伤情绪为主,而是表现在抱怨有很多身体症状,对自己的价值持有不实际的负面评价,自卑、自责、自罚。这是一例典型的因学业不良、环境影响引起的抑郁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