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中你越位(失位)了吗?

[复制链接]

249

主题

373

帖子

1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1: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虹口区
亲子关系中你越位(失位)了吗?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一、越位,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孩子认为:饭是吃给妈妈看的,作业是给妈妈做的,朋友是给妈妈交的,孩子自己永远不会分清自己的界限,负起自己的责任。

      小结:父母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越位,承担自己的义务,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和教养孩子的前提。

二、失位,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

      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再比如,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停地吃糖,或不停地看动画片。然而,想不想吃糖或看动画片是孩子的事,允不允许,给不给孩子吃糖、看动画片就是父母的事了。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子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小结: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有清晰的定位,该履行的责任不失位,不该自己负的责任不越界干涉,是进行有效家庭教育的保障。

      越位或失位,通常都不是孤立的,往往一种越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失位,而一种失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越位。

      父母不是孩子的老师,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两千多年前,公孙丑就问过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自己的孩子,而要‘易子而教’呢?”孟子说:“因为父亲用正理去教育儿女,儿女就会反驳说:‘爸爸,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好意思教育我?’父亲就会因此动怒。一动怒,就会求全责备,伤害父子感情,反而造成父子关系疏远。而关系疏远,是最大的不幸。”

      无可厚非,父母作为与孩子最亲近、最常接触到的人,孩子总会以父母为榜样。但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

      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懂得接纳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也能让孩子学习到管理情绪的技巧;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你无法代替孩子去探索世界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所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爱、免于受到伤害的环境,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面对危险,才是父母真正的职责。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因为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陪他走完他们人生的下半程。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