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对过分逆反行为的自我矫正方法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0: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如果您作为一个学生,自己有过分的逆反行为,而这种逆反行为是因学习不良引起的,您就要努力去提高学习技能。如果是因为逆反行为导致了学习不良,您就有必要采取正确的、持续性的措施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其中寻求父母和其他成人的帮助是必须的步骤。除了寻求帮助意外,自我调整更为重要。下面就是那些有过分逆反行为的同学需要掌握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1)自我隔离法:学生犯了错误后,过后往往都能够意识得到,但是当时却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此犯错后立即隔离自己十几分钟,是避免将来重复发生此类问题的必要措施。隔离不需要特别的用具,卧室里的墙角,会客室里的一张椅子或任何一个没有东西的地方,都可以作为隔离的场所。隔离的场所不要有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和有趣的玩具、书籍等物品,以保证自己安静地思考。隔离不是一种自我惩罚手段。您要明白,隔离只是让自己安静地思考一段时间,以便反思自己的行为错在何处。也就是在同学们发生不良行为以后(如逆反行为、不愿学习或故意调皮捣蛋等),立即将自己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进行反思。自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自我反省,时间一般为十分种左右。这种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非攻击性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行为问题。但它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一件小事都使用隔离法,它就失去了效力。 实施隔离一是减少生气和急躁等不良情绪的持续发生。二是隔离能够中断未成年人多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并能够使同学们对各种不良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减少同样性质的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频率。三是自我隔离法是用理性的、非攻击性的方式处理自己不良情绪问题的办法,它可以为自己树立一种非攻击性的榜样。四是有助于未成年人长久地终止某些不良行为,进而采用良好的行为活动。五是由于隔离是非攻击性的,因此它比发泄更容易迅速恢复自己的最佳心理状态,并且容易学习和使用。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应当自我隔离呢?一是对长辈无礼,顶嘴。二是发脾气,摔东西。三是与别人打架,踢人,掐别人的脖子,在危险的地方打闹。四是以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五是不服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坚持错误的做法等。

使用隔离法的基本程序:一是选择一种目标行为来使用隔离法。二是计算目标出现的频率。三是选择一个无聊的地方作为隔离场所。四是了解隔离法的目的。五是耐心等待目标行为的发生。六是事情发生前,自己已经感觉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马上就要发生不良行为,或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发生的行为是不良情绪发泄的时候,就要以尽量短的时间将自己隔离。七是在隔离时尽可能地多思考将来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同样的不良行为。

(2)再一、再二、不再三法:这种方法的名字是笔者取得,但方法却是美国人汤姆·费论博士对隔离法改造创造的。再一、再二、不再三法,是当自己意思到经常容易出现某种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时,就要采取的一种措施。它要求自己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控制自己不要马上就做出本能性的反应。而是一次再一次的思考,直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才做出行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生。        

(3)不良行为逻辑的纠正法:比如,一些同学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就不愿动脑筋,而是去请求别人的帮助。他们的逻辑就是:“只要遇到困难,就可以向老师或父母求援”。对于这种不良行为逻辑,同学们要学会中断它或纠正它。任何学习问题都要自主完成,也许自己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这时可以请求老师或家长启发、辅助一下。尽管同样是请求了别人的帮助,但是自己原来的行为逻辑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纠正。 在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或父母略微指点一下,结果自己做出来了。这时就能够建构一个新的行为逻辑:“只要肯动脑筋,不靠别人帮助自己也能解答难题”。 再如,有的同学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小题大做”。他们认为只要不舒服,唉声叹气,父母就会来哄我,围着我团团转,岂不乐哉。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自己必须学会及时纠正它。自己要想到这没有什么要紧的,拿手按摩一下就好了,实际上可能就真的不要紧了。 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逻辑是:在家长要求孩子学习时孩子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好像他们是为父母而学的,不是为自己学的。比如有些未成年人学习时要求家长买些自己喜欢的光盘或衣服等东西,作为努力学习的条件,不给买就不学。这些都是必须尽早纠正的不良逻辑。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