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感悟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21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7: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自从走进初中生心理课堂教学以来,本着对孩子们的爱心、好奇的心,走近了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既想张扬独立、又有几分依赖的这么个多元心理汇集的群体,收获的不仅是快乐,还有相容、接纳、理解和感动。

       首先,我相信,任何的生命本源都是积极向上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走到同学们中间。在此要说明的是,学习不是目的,目的决定动机。人的动机如果和“得失”画上了等号,就会忽略享受这个活动过程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受。为什么说来给同学们上课还是学习的态度呢?因为成年的人,无论如何都接受社会教化要多于少年儿童。这个社会教化有正性的同时也有负性的,正向的和负向的倾向主要是个人是否常常和自己内心的“我”做心灵的对话。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性、功利性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和二者之间的边缘社会。相对来说,青少年的心理比起经历数十年的成年人要单纯,学习的心态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搬运过程,是用整个身心去体会和感悟。是一个相互接纳的信息相互流通的过程。传授知识其实就是让知识的信息在师生中间流动起来,而流通的桥梁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学习的心态使人放下你想“得到”的功利思想而使人消除失望感、抱怨心,心平气和的和学生相处,即使遇到调皮捣蛋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迟到讲小话的同学也不会很生气,并以仁爱之心耐心的引导到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轨道上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导师早就提出了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的理念。同样古人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见解,只有师生相互接纳,这个信息通道才是通畅的,教和学才是有效的互动过程。

       其次,不要假设学生是不良的,需要改造的。如果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先相信他就会成怎样的人。有的学生所表现的“不良”其实只是一种表达他内心需要的一个语言符号,是表达抗议的一种表象。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他的意识层面接收到一些负面的、否定的信号,久而久之,这种信息内化到他的潜意识里,他也会不断地自我否定。这种否定的结果是他不接纳自己,不爱自己,他与自己的内在不是整合的,是相互排斥的,他不想做自己,这个时候他就要去找寻自己,去做一些能让老师关注的行为,扮演在同学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如果教学者在学生“不良”表现上做文章,一定要其改正和克服,反而强化并鼓励了这样的行为。试想,当某种东西需要你去“克服”和“改正”的时候,它就“存在”着。你要他克服和改正,越明示着“问题”的存在,自己的心理处于弱势地位,也越否定自己。否定自我的人是不自信的,他就希望通过自己心目中建构的另一个“我”的形象来代替自我,这样他的内心的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在外在就表现为适应性不良,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困难等现象。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是善恶并存、天使和恶魔同体共生的,就看你是否激活了人性身上本就存在的,促进成长的那个部分来。

       由此得出,智慧型教师是既能欣赏孩子的优点,又能接受孩子的缺点;既能看到成功的精彩,又能体验失败的魅力;既能接受不可改变的,又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正如李开复博士所说: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赋予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我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妈妈觉得孩子不够高,给孩子的日常饮食注入这样一个信念,原来140cm的身高,你每天的饮食目标就是一年一定要达到160cm,这样他就要拿出一部分的精力来关注每天吃下去的东西又让他长高了多少,而忽略了享受美食本身所带来的愉快体验。这样她的长高计划就事倍功半了,那多了一倍的事情从哪里来,就是要额外的划出精力来对付“任务”负担的痛苦感受分割去了,因为不愉快的体验使人远离他而产生拒绝心理的趋力。反之,快乐活在当下的感受美食带来的愉阅感会加快机体对物质能量的吸收而提高效果。所谓事半功倍正是借这个愉悦感分担了一般的事情还使效果提升的原理。其实这个原理无论用在工作上,学习上是同出一辙的,认为了生存有身体对食物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每个人生来都有好奇心,好奇就是学习的表现,所以学习也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个需要得到满足同样会产生于凉快的心理体验。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是苦的,难熬的,那是他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分数的多少,名次的前后上。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监护人喜欢控制他。被控制的孩子学会了控制别人的成就感,并在游戏中尽情体验控制对手的快感。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级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

       把是孩子自己的事还给孩子自己去管理,属于孩子的快乐还给孩子,成长需要枝叶生长的空间,需要和谐快乐的沃土。拥有爱的支持系统,并享有自主管理权力的孩子,他一定知道对自己负起责任。成长需要等待,一个具备多元智能的人也许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却不会失去整个人生。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32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QQ
沙发
发表于 2014-8-10 17:18: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还不错,看看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QQ
板凳
发表于 2014-8-11 10:1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温州
不错的感悟,很真切!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