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分享] 阿德勒学派的贡献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10: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给予从业人员许多自由,谘商历程不须受固定步骤的限制,而是可以依当事人的情况而使用最适当的技术。

  我(指本书作者)最常用到阿德勒的观念包括:
    1、找出生活目标颇为重要,因为此等目标有指引作用。
    2、注重幼年的经验,特别是对目前仍具影响力的经验。
    3、幼年的回忆在临床上的用途。
    4、必须了解与面质基本错误。
    5、强调认知,即情绪与行为大部份系受到信念与思考过程的左右。
    6、拟定行动计划协助当事人进行改变。
    7、重视合作关系,共同为彼此均同意的目标而迈进。
    8、整个谘商历程均强调使用各种鼓励。

  阿德勒学派重视人格中的社会因素,因此特别适合用来辅导团体中的个人。阿德勒学派主要的贡献在以下的领域:初等教育、教师谘商训练、父母谘商教育、婚姻谘商,以及家庭谘商。

  阿德勒对於当代治疗实务的贡献相当的大。他的影响超越个别谘商的领域,进而带动社区心理卫生运动(Ansbacher, 1974)。马斯洛、弗朗克、罗洛梅,以及艾里斯等人都承认受到阿德勒的启发良多。弗朗克与罗洛梅都认为阿德勒是存在主义运动的先锋,因为他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应为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起全责。这个观点也使阿德勒成为主观取向心理学的拓荒者,即重视行为的内在决定因子:价值观、信念、态度、目标、兴趣、个人意义、对现实情形的主观知觉,以及努力朝向自我实现。

  我认为阿德勒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其他治疗取向的影响。他的许多基本想法影响了其他治疗学派,例如,家庭系统治疗法、完形治疗法、学习理论、现实治疗法、理情行为治疗法、认知治疗法、个人中心治疗法,以及意义治疗法。所有这些取向都根据一些类似的观念,即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人能够自我决定,以及人总是在这个世界上努力追求成长、价值、与意义性(Terner& Pew, 1978)。从几个重要的方面来说,阿德勒似乎已经替目前兴起的认知治疗法铺好了发展的道路。阿德勒的基本前提是,如果当事人能够改变其想法,那麽他们就能够改变其感觉与行为。

  对多元文化谘商的贡献

  虽然阿德勒的理论被称为个体心理学,但宗旨在於协助当事人培养社会兴趣、寻求归属感,以及协助当事人去建立和种族团体一致的价值观。那些重视社会福祉及重视家庭角色的文化会发现阿德勒重视社会兴趣正与它们的价值观一致。莫兹齐兹及其同事指出(1984),阿德勒学派进行谘商时的假设是,人基本上是社会动物,是目标的决策者,且唯有在与人合作、寻求共同利益、又能面对生活要求时,才能过着最好的生活。谘商员的职责是协助当事人提高社会兴趣,并在人际网中能成为有贡献的人。

  例如,一位印地安裔美国当事人就曾讲过一个关於赛跑的故事,由於其文化强调合作而非竞争,所以当一名选手领先他人时,他会放慢速度好让其他人赶上他,然后大家再一起抵达终点。尽管教练事前一再解释赛跑就是要比谁最先抵达终点,但这些人因受文化的影响,最后还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比赛。此时,谘商员若要将个人主义或竞争观念套在他们身上,就是忽视了他们的社会导向价值观。

  前来接受谘商的当事人通常已有僵化的知觉、解释与行为之方式,他们很可能不曾问过文化如何影响他们,而认为事情就是这样子。莫兹齐兹及其同事(1984)称这种人患有近视眼,而谘商员的功能正是提供一副眼镜让当事人看得更清楚。由於阿德勒学派重视当事人的主观想法,即如何看待与理解外界的世界,故在态度上尊重当事人的想法与知觉,即使利用各种分析解释让当事人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要不要睁开眼睛或戴上眼镜,则由当事人自己决定。阿德勒学派不替当事人决定目标,而是以合作的方式,使当事人能决定自己的目标。

   阿德勒的理论不仅跟许多文化的价值观契合,而且给予谘商员许多选择的空间,即不须依循固定不变的流程,而是能视当事人情况之不同而选用合适的技术。虽然各个谘商员所用的技术或有不同,但大多会去评鉴当事人的生活方式,及重视对方的家庭结构与互动关系。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当事人常受到文化的制约,要去尊重家族的传统,并重视家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处理时,谘商员须能敏锐察觉到他们的情绪冲突与挣扎。如果谘商员能了解其文化的价值观,则这些当事人将较能够接纳谘商员去探索其生活方式,而此等探索会详细讨论到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

  应注意的是,不同作者赋与「文化」一词不同的意义。同时,如果以广义的观念来诠释文化(即包括:年龄、角色、生活型态及性别差异),则甚至在一个家庭中就存在着文化差异。阿德勒学派强调个体对世界的主观了解,而文化正是一个独特的构面,可用来掌握个体的主观视野。派德森(Pedersen)解释得很好:「文化提供着一种比喻,让我们更能了解在我们决定扮演与别人竞争、互补、或竞争等社会角色时,你我的看法有何不同;文化也提供着另一个管道,让我们更能了解与我们文化背景不同的人」。

  阿德勒学派认为,文化薰陶与出生别对当事人的影响都很大。事实上,这两者处於有利的地方影响着人如何看待自己、别人、与生活。这两者的优势力量可以做概括性的描述,但是它们对每个人的影响可能不尽然相同。从这一层意义来看,文化是会影响着笼罩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但是影响的差异程度,却决定於每个人对文化的知觉、评估、与解释。

  阿德勒学派对文化与性别议题保有一份敏感度。阿德勒是本世纪初拥护男女平等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了解男女有许多差异处,但是他认为两性有同样的价值,应蠃得同样的尊重。这种对性别差异的尊重与鉴赏,也同样延伸至对文化差异的看法。阿德勒学派发现,由於文化的不同,当事人看待自己、别人、与世界的方式每每有别。事实上,某文化的优点往往适足以协助纠正另一文化的错误。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