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理论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0: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5-1 10:08 编辑

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疗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有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容、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但对心理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却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的根据,这一原理是由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给狗以铃声时即喂以食物,这样结合多次之后,每当铃声一响,虽然食物并未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原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变成了引起唾液分泌这种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转化为信号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原理。但是,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的话,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的日常生活极其复杂多变,但人可以随机应变,首先就在于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

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发作,或也会形成某种弊病。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形成。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弊病、恶习或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疗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映是对环境"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斯金纳在人的被试中开展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
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四) 条件强化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在心理疗法中经常使用的条件强化方法--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的一项基本技术,由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立。

例如在治疗恐惧症时,人为地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映,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惧反映的情境,增加耐受能力,达到消除恐惧反映的效果,这就是系统脱敏法的机理。如在对恐高症进行治疗时,可以将地上的状态到高处的状态分为十个阶段,依次排列焦虑不安层次(从引起最轻微的焦虑不安到引起强烈焦虑不安的恐惧的排列):1站台、2横断人行道桥、3从高层楼的下面向上看、4从比较低的楼窗向下看、9从楼房的螺旋阶梯上走下来、10高层楼房的建筑现场等。在训练病人或来访者松弛全身的同时,给其分阶段地放映以上各阶段的电影或录象。成功的关键是来访者能否从情景中走向现实情景,如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不安情绪就不再出现,治疗即为成功。

除系统脱敏法之外,行为疗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如主张训练法(在人前能够自我主张的训练方法)、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印象等)、强化法(如经常表扬的方法)、思考停止法(头脑中想象做不好的事实大声说"停止")、想象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某种惩罚性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作用,达到戒除或减轻目标行为的目的)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