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青少年居丧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877

帖子

9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9 11: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Ghost 于 2015-10-19 11:10 编辑

一、案例简介:
       李丽曾经是一个十分快乐幸福的女孩,爸爸妈妈奶奶都很疼她。可是在李丽九岁那年,爸妈整日吵架,整个家里没有了以往幸福的气氛。接着爸妈很快离婚而且各自再婚,就接下来的日子,李丽便和和奶奶相依为命。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在李丽十二岁那年,奶奶却因为癌症去世。之后李丽便整日独自一人拿着奶奶的照片看,情绪低落,不能专心学习,经常失眠,头晕。至今李丽也不能相信奶奶已经走了。

二、案例分析:
       (1)由案例知,李丽奶奶的去世对李丽的打击是巨大的。李丽在失去奶奶之后表现出来的痛苦,无助,正是青少年遭遇亲人丧失后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反应。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可以将危机划分为成长性危机和境遇性危机两大类。此案例属于境遇性危机,是有外部事件引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亲人的亡故。
       (2)评估并确定问题:
       心里评估包括四个方面情绪反应:当事人在表现出高度的焦虑、抑郁、紧张、丧失感的同时,可能伴随愤怒、悲伤、烦恼等情绪。
       认知方面: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影响着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及对采取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手段的反应。
       行为方面:不能专心学习,工作,回避他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等。
       躯体方面: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情绪上:悲伤,抑郁,无助,孤独。
       在认知上,不相信、不接受奶奶已经去世的现实,困惑、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等。
       (3)根据收集的资料,可以综合判断该丧亲者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在认知上,丧亲者本人不了解悲伤反应的过程是正常现象,以及不知道怎样调适;第二,丧亲者的情绪没有及时宣泄,社会支持网络缺乏,没有发展新的社会关系。

三、干预目标:
       (1)短期目标:宣泄丧亲者悲伤情绪,鼓励她谈论目前的心理感受,尝试走出认知死角,疏缓情绪的不合理过激反应,较为理智的看待和接受亲人的生离死别,接受奶奶死亡的现实。
       (2)中期目标: 使丧亲者认识到谈论逝者是战胜悲伤的必经过程,认识到帮助她战胜悲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增进对死亡的现实感。
       (3)长期目标:帮助丧亲者把过去对奶奶的情感投入到发展新的社会关系中。最终达到发掘丧亲者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以及潜力,更好的面对未来生活。

四、干预步骤:(采用面谈心理危机干预,采用倾听、理解等策略及悲伤工作理论来进行。)
       (1) 第一阶段: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收集资料,确定主要问题。
       过程:通过介绍家庭访问目的和有关事项,鼓励倾诉目前的心理生理状态,收集基本信息,了解人格特点,对其日常生活护理进行指导,帮助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技术及促进睡眠的方法,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关系。
       (2) 第二阶段:帮助丧亲者接受奶奶已经死亡的事实,鼓励丧亲者倾诉,宣泄不良情绪。
       过程:第一,谈论奶奶去世的情况, 去世的时候的反应如何。是否有和奶奶告别的机会。葬礼如何举行。帮助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丧亲者真正接受死亡。
       第二,通过情境回忆,引发丧亲者的悲伤反应,协助整理死亡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在会谈过程中,充分地以真诚、尊重、理解、接纳为基本条件,做到无条件接纳其情感反应,鼓励任何形式的表达宣泄,不作判断,不作忠告和建议。如不指责丧亲者有想要随奶奶离世的想法;不说空洞而毫无帮助的安慰之词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切很快就会结束”、“过去的就过去了,想开点”等。为丧亲者营造一个能开放自我的安全的环境空间。
       第三,由于丧亲者和家人对丧亲后的悲伤反应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这是经历丧失后的一种适应过程,而仅仅是避免提起和谈论死者,期望她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反而导致她刻意压抑悲伤,真实情感得不到倾诉,成了其恢复的障碍之一。在这阶段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丧亲者认识到面临如此大的应激事件,适度痛苦、悲伤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并能够坦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告知其亲友在帮助丧亲者度过悲伤、恢复正常情绪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了解悲伤反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3)第三阶段:协助丧亲者将与死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定位,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学习忍受与亲人死亡有关的信息和场合。
       过程:鼓励丧亲者将自己想要对死者说的话以写信的方式或与死者的照片直接说话,进一步表达思念或感谢、歉疚等别的情感,让丧亲者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与死者之间未竞的事宜。逐渐引导丧亲者把过去在奶奶身上的情感转移到新的其他关系。
       (4)第四阶段:增强丧亲者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巩固护理效果,结束护理。
       过程:第一,通过在死者生日时,在死者坟墓前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告别仪式,帮助丧亲者顺利完成与死者心理层面的分离。该告别仪式的目的就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活中为死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在将来坦然地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关系上,能继续有效地生活而不是要完全切断生者对死者的依恋。
       第二,促进丧亲者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鼓励应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开始新的生活,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结交新的盆友等。
       第三,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在,引导丧亲者制定今后的生活计划,并鼓励采取具体化的行动,如参加体育锻炼、学习职业技能等。
       第四,讨论回顾整个心理辅导护理过程,确定结束护理。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99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1
地板
发表于 2016-7-11 15:4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很好的案例,谢谢分享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