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12 09:55 编辑
在萨提亚工作坊里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的热情泼辣与儿子的少言寡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母亲许莉是一位在事业上打拼得非常成功的女士。在儿子晓浩出生之前,她只是国营单位一名普通的会计。怀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许莉很早就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能干的她不仅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让儿子从小到大都有条件进入最好的学校学习。遗憾的是,母亲的良苦用心与努力付出并没有换来儿子优异的成绩。相反,儿子的成绩不仅不能令做母亲的感到满意,而且晓浩在人际交往中也显得退缩、孤避、不合群。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与父母也没有过多交流。更让父母头疼的是,晓浩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玩电子游戏上。起初为了限制晓浩打游戏,母亲严格控制他在家使用电脑的时间,后来发现晓浩找机会去网吧打游戏,并且有了网络成瘾的迹象。这让许莉非常焦虑。为了帮助儿子摆脱网瘾,许莉想了很多办法。而越是将晓浩送到戒除网瘾的机构,许莉就越是觉得儿子离自己遥远。母亲苦恼,为什么给儿子创造了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都无法进入的好学校,儿子却不懂得珍惜?!
来到萨提亚工作坊,母亲就是希望通过萨提亚治疗模式帮助晓浩戒除网瘾。而晓浩对于母亲的安排也并不反对,无声地跟随其后。其实,这早已成为母子间一种习以为常的相处方式——母亲为儿子安排好一切,儿子只需要照着去做就是了。但同时,晓浩在刚开始进入工作坊的时候并不积极,他就像一个出离于人群之外的游魂。他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怎样的想法?或者,他的耳畔依然是电子游戏中的厮杀声也不得而知了。
在处理这对母子关系的时候,老师迟迟没有为他们做个案。这样的做法令母亲许莉非常不解。她几次把儿子推到台上,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出乎她的意料,她的几次请求都被老师婉绝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母亲改变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而母亲越是积极主动,孩子就越是回避。而此时,在母亲与孩子的天平上,老师则像是一个法码,无声地倾向孩子的一边,老师对于母亲的拒绝正是帮助孩子一点点增强安全感,让他感觉到在工作坊里改变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随着这样的互动以及课程的推进,之后的日子里,晓浩在工作坊中表现得越来越放松,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身上的可爱之处,大家的赞扬日益增强着晓浩的自信。对于晓浩来说,萨提亚工作坊是一个在游戏中自我成长的心理治疗课程;而母亲许莉也逐渐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关注起自己与孩子的互动关系。萨提亚治疗模式就像一阵春风唤醒了潜藏在母子心底最内在的连结,这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赞赏,是各种物质给予所无法替代的心灵的补养。
探索冰山的秘密,心灵深处最人性的连结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座冰山。通常我们看到的只是行为层面——冰山露在水面之上很小的部分;而在每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背后,是被我们忽视的——我们的应对模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以及更深层的期待、渴望、内在自我等。当我们被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困扰无法解脱时,习惯了在行为层面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是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半天力,内心却依然感觉不轻松不快乐。这就好比煤气灶着了火,我们只顾着灭火却没有关掉煤气阀门一样的道理。萨提亚治疗模式正是帮助我们觉察行为背后发生的事情。这样的觉察不仅帮助个人的成长,而且更有助于梳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身处在萨提亚工作坊不仅可以清楚掌握被冰山比喻的每一个人的内在系统的各个层次;更为重要的是,冰山理论乃至整个萨提亚模式都是在体验中学习。当人们习惯了旧有的行为模式一般就很难跳圈外去审视自己,萨提亚是一种声音,她提醒我们去倾听内在;萨提亚也是一种雕塑,通过外显的姿态将我们日常的沟通模式呈现出来;萨提亚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唤起我们的内在能量,让我们不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有能力愿意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萨提亚提供给我们应对压力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当我们拥有了这份内在觉察的能力,就拥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能力、拥有了做回“我自己”的自信!
若非萨提亚让我们拥有一双觉察的慧眼,谁又能真正了解晓浩与母亲间的症结所在?母亲原本是良苦用心,要为儿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最重要的孩子的内在需要。当她强努着将儿子送进重点中学,可以想像,对于孩子来说,一边是学校里门门功课排名靠后,一边又是父母的殷殷希望,这份压力足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成绩的差距让晓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所以他才会封闭自己不愿与同学交往,并且产生了厌学的倾向,把精力转移到电子游戏中,通过玩游戏宣泄内心的压抑。如果单从表面上来看,晓浩沉溺于游戏的行为固然需要纠正,但是如果不通过内在的沟通与孩子建立信任与连结,改变也只是源木求鱼。
其实许莉和晓浩母子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中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需要承载或大或小的压力。作为“过来人”的父辈们希望自己的小孩在将来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善意地让他们参加各种补习班、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学校。当看到孩子不知道着急、不用心学习,甚至沉溺于游戏或者早恋的时候,就会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严防死守。这样的做法有可能造就出成绩优秀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但却一定不可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未必成就美好的人生。我们也常常看到,在压力之下有的孩子虽然默默承受却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时选择自杀、或是离家出走,有的孩子用网络游戏逃避现实,有的孩子直接用暴力对抗环境……如果说这些都是孩子们无力承受压力的结果,那么作为家长,究竟是继续给孩子施加压力,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伴他们给予一份有力的支持?
一个小孩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对他的影响将会成为他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如果父母能够放弃不合理的期待与焦虑,在感受的层面和孩子进行沟通,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树立更高的自我价值,身心的和谐就会蕴藏在孩子的内心,他也会以从容自信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生活;当家庭成员之间放弃了讨好、指责、超理智以及回避打岔的沟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成员间身心一致的沟通,这个家庭就会充满了彼此相爱的气氛。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将这样的和谐演绎成身边的歌曲,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