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热点]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是心理隐患 今年如何不任性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877

帖子

9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0: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Ghost 于 2015-1-5 10:04 编辑

 新闻背景
  
        新年伊始,据各媒体纷纷对于2014年网络流行语进行排名盘点,“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直冲榜首。随后,我们梳理了一下最近的热点新闻,像2014年11月23日河北唐山街头“最牛婚礼”,2014年12月5日韩国“坚果返航”事件,2014年12月11日“亚航事件”,好似都是“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典型代表。剖析以上这些类似事件,既反映出当下深层的社会问题,又反映出当事人个体的心理特质,确实引人深思。
  
       任性不是好习惯
  
     “最近任性这个词很流行,我也在检讨,我做校长的时候是不是有点任性。”近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场白里首先就提到了“任性”这个流行词。与此同时,在央视《新闻1+1》“今日关注”节目里,主持人白岩松也就“亚航事件”,以及中国游客的任性等等话题,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我们不难发现,的确,任何一句流行语的横空出世,都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是契合了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社会心理,才能够激发集体共鸣。比如这句“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套用各种不同的版本,像“有颜就是这么任性”、“年轻就是这么任性”……但归根结底,落脚点都是“任性”。
  
     “任性”这个词,谁都不陌生,搞不好我们自己身上就有“任性”的影子。前几天,有一位妈妈就向笔者求助说,她25岁的女儿特别任性,只要爸妈没满足她的要求,她就拒人千里之外,不和爸妈说话,不吃家里的东西,也不喝水,让爸妈又气又急。
  
       我们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儿任性。但成人接二连三挡不住地“任性”,就发人深省了,难怪心理学家称,每个成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坏小孩”。
  
        究其根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教授指出,成人长大后的性格问题多半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味迁就,会使其很难适应社会,也更易遇到挫折和障碍。“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会让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同时,“任性”对身体的影响很难避免,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心理研究发现,遇挫和受压会促进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分泌,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
  
        很显然,“任性”绝不是什么好习惯,很多人一度搬出歌坛天后王菲来证明“只要有资本就可以任性”,但截至目前,“任性”的结局似乎大多不太美好。据说,“最牛婚礼”被媒体曝光后,两位“高调婚嫁”的父母,肠子都悔青了;“亚航事件”后,国家旅游局也宣称将把相关游客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就连韩国那位不可一世的财阀后代赵显娥,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辞去她担任的大韩航空集团的职务。
  
        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
  
        也是在不久前,看到一则报道,说现代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比如适应能力差,爱炫耀,太任性,等等,殊不知,这些问题多半与我们的心理需求有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一项研究表明,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需求是人的本能,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为五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人的需求在不断递进,满足了上一个需求之后,就会自动寻求下一个需求。
  
       这大概也就可以解释,那么多“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热点事件,无非就是,我不缺钱了,我现在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请仰视我,请迁就我,如此而已。我们之前经常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而现实版的笑话是,喝酸奶只舔瓶盖,酸奶直接扔掉,我就是这么任性。以此类推,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任性的人,你指望他在旅途中文明,那几乎不可能。
  
       更可怕的是,成人世界的“任性”很有可能会复制给下一代。著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专家曾奇峰总结说,“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的原始情感表达方式会停留在原地,在其成人阶段,仍会用幼稚的方式表达情感,这种方式多半会具有歇斯底里的特征,包括高度夸大,具有强烈的表演色彩,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强求他人满足自己不合理愿望等。”
  
        另据世卫组织研究成果表明,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易患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另一项调查则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病灶是潜在的危机,是一颗定时炸弹,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承受成人“任性”带来的隐患了,就在我写这篇稿件的时候,在飞往香港的航班上,又一次发生了乘客之间为了调整座位,大打出手的事件。面对这些“任性”的成人,陆续出台的相关惩罚措施,一定会让他们为自己的“任性”埋单,那么,在“任性”行为频发之前,有没有更好的心理预防机制呢?
  
       不任性,从管好小事开始
  
       先来说说孩子们的任性吧。还记得《爸爸去哪儿》吗?Angela不愿意起床大发脾气,森蝶因不适应一直哭个不停,杨阳洋动辄撅嘴说“我不和你玩了”,小明星们的任性,在荧幕下一览无余。那么,怎么招架孩子的任性呢?
  
       著名心理学专家柏燕谊支招说,首先,给孩子一个缓冲期,如“再玩10分钟,我们就要睡觉了”,预定时间到了,就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任性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其次,给孩子一个冷静期,当孩子正处于情绪爆发时,家长不妨“冷处理”,不予理睬,让孩子感到任性地哭闹无济于事,在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借机进行说服教育;最后,让孩子自己去感受,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到任性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任性”从来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染上了“任性的恶习”,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所觉察,及时弥补和纠正之前的“过失”教育。今天的孩子们,可能在物质上都很富足,但要看到,孩子们任性的背后,一定有不被满足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再回过头来看看“任性”的成人们,近日,就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任性女人”,并得出同样的结论,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作为男人,既要懂得宽容,又要把握好宽容的尺度,不能一味退让。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36岁的苏阳告诉我,他老婆就特别任性,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和婆婆闹别扭,或者,冲孩子发脾气。看见朋友一家去韩国旅游,她吵着闹着也要去韩国旅游。
  
        那么,怎么克服成人的“任性”呢?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发现,能延迟满足自己愿望的人未来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们也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考验一下自己:首先,从提升定力和承受力做起,学会管理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发泄情绪;其次,换位思考,不轻易做出过激反应;再次,向长辈学习,听老一辈讲人生经历,自然懂得珍惜生活,淡定面对挫折。另外,心理学研究还发现,通过对一些小事,如:坐时不跷腿,冥想5分钟,不说某些口头禅,持续地自我控制,会让自控力变得强健。最后,听听心理学家胡慧嫚的建议吧,或许,每个人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身上还留着年幼时的“任性”,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成熟而有力量,一方面,我们要接纳那个真实任性的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创造新的自我!2015年来啦,希望我们能更好地成为自己!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918

帖子

9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9
沙发
发表于 2015-1-5 10:1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成年人任性的后果比较严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不过,有钱就任性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心态,听听这话,又酸又羡慕~嘿嘿,如果我有钱,我也想任性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4

帖子

16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53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8 21:2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soso_e179:}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