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
策略性知识不宜作为孤立的课程来教,而宜作为学生面临的实际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来教,因为策略性知识的应用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学科内容。例如,结合英语精读教词汇记忆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结合数学教学教推理策略;结合历史、政治教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一次只教少量策略性知识
大量策略训练的实践证实:训练不能密集进行,不能在短时间内采用大量练习的突击办法;一次只能教少量策略性知识,而且要把它们教好,若同时肤浅地教许多策略反而会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比较有效的方法如下。
(1)适当地延长训练内容的间隔,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消化、理解时间。
(2)策略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某种策略后,训练不应停止,而应继续进行;在学习新策略中安排一些与学过的策略有某种联系的例子、习题,使学过的策略不断地得到运用和巩固。
(3)每次训练只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切忌贪多。
5.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
反馈也是加速策略性知识学习的条件之一。提供学生学习成功的反馈,可促使学生认识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增加运用的自觉性和积极体验,提高知识学习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失败的反馈,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使用策略的缺陷,有利于及时矫正。通过反馈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使学生明白优良的成绩常常是应用正确策略的结果,他们就会不断激励自己继续应用所学策略。
6.教会学生自我监控、反思
在策略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提醒法、学生相互提醒监督法、学生自检法、学生自我提问法引导学生在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时常监控自己的行为,以确定知识学习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尝试自行补救,从而使学生对自己使用策略的过程进行监控、调节,以促进策略的程序化、自动化。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教会学生反思,促使其知道何时、何处应用学习过的策略,使所学策略性知识条件化。如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策略与以前使用的策略进行比较,促使他们认识新策略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情境。
7.激励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策略、生成新的策略
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策略性知识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在各种新情境中练习、运用学过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新的策略、总结策略,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学生自己能生成新策略也就标志着他们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8.坚持长期教学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简单的策略可以很快被学会,但复杂的信息加工涉及的许多策略必须充分练习。并且策略性知识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写作的策略中“按一定顺序写”与“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规则就非常概括,这两条规则的应用必须随描写的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使这样的规则支配学生的认知行为,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不可能经过短时期的训练与教学就能收到广泛的迁移效果,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与应用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