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ria412 于 2014-7-11 13:33 编辑
三、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
本课程总学时36,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社会实践6学时;我们将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总论,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二模块是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新生儿心理的发生,婴儿、先学前儿童及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发展特征;第三模块是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四模块是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构成本学科的内容框架。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注意的因素
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多年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思想活跃。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教学效果良好,颇受学生的欢迎。
1.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注重把握当代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动向,做到体例新颖,结构清晰,注重理论与实践、掌握知识和研究探索的结合。
2.课程的讲解采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既增大了授课时传达的信息量,又使得课程生动活泼。教学网站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种学习材料的共享、交流和讨论也大大增加。
3.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当代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的资料并提出问题,与老师们一起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补充了大量的经典实验的视频资料,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理念创新。认真体现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材处理、课程实施、教学情境创设、教法选择和改进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2.课程体系创新。构建适合于幼儿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培养目标的心理学体系,内容构成上,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科学,幼儿游戏,幼儿语言等成长历程,弱化纯理论性的陈述性知识,增加案例及操作性强的内容,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3.教法手段创新。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尝试运用合作教学、小组探究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模式。
4.考试创新。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做法,采用阶段性多张试卷、以问题研究的形式、小组探究后大班展示、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来完成,突出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应用等。
5.建设学生主体课堂。
6.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专业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实习见习。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外出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充分体现高职专业特点。
五、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一)教材
教材建设:课程讲授采用的是由陈帼眉编著的《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该书是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该书的第二版。此外,陈帼眉编著的《学前心理学前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月梅、张泓编著的《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是我们的教学参考书籍。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了一些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本课程有配套的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二)网络教学平台
积极建设资源丰富的《学前心理学》课程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大力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学前心理学》课程网站的研制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ASP网页动态技术开发,大容量服务器端程序。系统内置即时动态交互沟通模块,提供包括文字消息、智能检索引擎,用户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组织权限管理等。该课程网站内容丰富,设置有课程资源、在线答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图片资源等各层主页模块。利用校园网将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平台。
(三)课程标准与指南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幼教实践,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
(四)其他表现形式
1.网上辅导
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实时、非实时的网上辅导。
2.网上答疑
网上答疑是师生、生生适时或非适时交流的平台。网上答疑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学生问,老师答;二是老师问,学生答;三是围绕老师指出的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