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ANA 于 2014-6-26 12:17 编辑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达成阅读理解的准备
凯瑟琳史诺博士(Catherine Snow, Ph.D)
首先,我们要说明,何谓「能增进理解能力的阅读」?
一般人都熟知阅读的「简易观点」以及所需要的几种技巧(备注:阅读的简易观点(simple view of reading),将阅读分为「字词辨识(word decoding)」以及「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两成分)。但是,能增进理解能力的阅读,远远超过此。「阅读的简易观点」(Hoover & Gough, 1990)断言,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表现在认字的能力,以及听力技巧(后者常以语汇来测试)上。大部分标准化理解能力测验所测试浅显的理解技巧正反映此种观点。但是,采取简易观点来看阅读,仍有很多疑点未能澄清,其中包括:面对难度不断提高,内容又五花八门的学科,学生是如何学会的?有些学生明明某项阅读技巧不是那么好,但是却也能有不错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如何办到的?还有,为什么真实性的语文活动(authentic literacy tasks)(例如:透过阅读来找问题的答案,就某议题进行辩论,以使个人的看法更清晰),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效果特别好?
再者,「简易观点」将「口说语言」操作化的结果,竟使得学术语言技巧(academic language skills)看似不那么重要。然而,要在高层次的评量活动中拿到高分,学术语言技巧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许多类型的语文学习活动都需要具备学术语言技巧才能办到,包括学习艰涩的文本,看清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讽刺意涵以及非字面的讯息,评断呈现不同观点的文本,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 ,或是理解历史或科学上有关因果关系复杂的思辩过程等。
对阅读采取简易观点,也会让人忽略教授学科内容素养的重要性。我们所谓学科内容素养是指在阅读时复杂的推论行为,或是在评述诠释文本时所需的探索过程。这种诠释的过程,就是去发掘文本所预设、隐含和辩证的立场。此时,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将帮助他将本身既有的知识,和文本的内容之间串联起来,以做出适当的阐释。而此过程强调了阅读本身应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不只是单纯对个别文字意义的译码而已。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教出在接受较高教育阶段时都能有很好表现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能掌握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能成为民主社会里知书达礼的公民,那么,对阅读,我们就不宜仅采用简易观点,而要着重在「深度理解」上面。所谓「深度理解」,我们指的是「多元文件阅读素养(multiple document literacy)」,想要通过历史科高阶考试(history advanced placement test),就需要「多元文件阅读素养」;要将各方纷至沓来的信息加以整合,最后得到合理的结论也需要「多元文件阅读素养」。
根据胡佛和葛福的说法,「简单理解」是文字译码和口语技能的产物;而深度理解则是简单理解、背景知识,以及不常被考虑到的三种语文素养─观点取替(perspective taking)、复杂思考(complex reasoning)、和学术语言技巧,所共同运作后产生的,缺一不可,且在阅读不同领域和学科文本时,以不同程度的方式在运作。
一般人常认为,幼儿发展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可以帮助幼儿读写的技巧上──就英文来说,就是要具备声韵觉识能(phonological awareness)与学会字母和发音。的确,幼儿课程常花很多时间在教孩子这些技巧,因而忽略了其它对深度理解来说很重要的技巧─观点取替、复杂思考、学术语言,以及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当然,幼儿在任何一种技巧的学习上,会有发展上的限制。可是,仍然有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适当做法,可以帮助幼儿去学习这些技巧。特别是,在幼教机构中,我认为学科知识和观点取替有必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他们就如同口语技巧都是奠定未来学术语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