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4-6-6 11:24 编辑
第三回合:
“爸爸说,你妈妈身体不好,但为了多赚些钱,她还在坚持工作。妈妈的这种状况你有什么感受?”我问军军。
“我希望自己多赚点钱。”
“为什么妈妈还有爸爸对你自己开店没有信心呢?是不是仅仅因为你年纪太小、他们不放心?”
军军想了想,说:“不是的。他们觉得我娇生惯养、吃不了苦。”
“你对他们的判断不认同?”
“对的,我不觉得他们有能力看清很多事情。”
军军不信任他父母可以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人生。他只给他们的判断力打50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觉得他们自己的人生都很失败,他们自己的命运都没有掌握好。
孙新兰心理作答
一直很清晰地记得《成长的烦恼》里的一个情节。杰森和麦琪想让即将中学毕业的儿子迈克上大学,可迈克想去工作。于是杰森想带儿子去自己曾经读过的大学看看,也许那个环境会引起他的向往。在飞机上,一个产妇临产,杰森是飞机上唯一的大夫,虽然他是心理医生。当孩子顺利生下来,分享爸爸喜悦的迈克突然想到:“他(爸爸)懂得多还是我懂的多。他说上大学好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迈克决定去上大学。每个孩子都会叛逆、都会有蔑视、否定权威的时候。但这不意味着孩子对爸爸缺乏基本的信任。迈克有青春期的叛逆,但也有对这个抚育他的成年人有基本的信任。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能力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心。
没有原则的爱就是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很难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他不会很自信,因为很多事情由父母代劳,从行动、从完成任务中学习并获得经验、信心的机会就大打折扣。他的人格不会很独立只会任性而倚赖。他的心理就像一滩到处乱流的水,很难有建设性。孩子需要父母、需要成年人的正确引导。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他可以做主接受或不接受家长的引导。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可以屡屡得手突破父母的防线,就会视“父母为手下败将”,从内心深处不再尊重他、也不再相信他有能力来引导、带领自己。所以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对人亦缺乏信赖。在潜意识里,他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靠自己,他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心、关爱周围的人。
军军的爸爸说:是啊,我一点都不理解他。他晚上11、2点不睡觉,站在院子里看天空、看星星。他说这个时候,这个世界非常安静、他整个人也非常安宁。我不理解,这么晚不睡觉,那些星星有什么好看的。而军军对我说:上了初中以后,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思考:我为什么活着。他发现以前自己的生活都是被父母、被大人安排的。现在他想自己做主,不再做任人摆布的棋子。
父母都有爱孩子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爱的能力。我们说关心孩子就等于关心他身体好不好、关心他成绩好不好、将来会不会有出息,但我们很少关心他内心的感受、很少关心他是怎样来看世界、看自己、看生活。我们没有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也不知道该怎样进入。爱如果不能抚慰心灵、开启心灵、那都是苍白、肤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