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分享] 家庭雕塑技术介绍(三)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0:0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5-23 10:08 编辑

       十二、进行雕塑的三个阶段
        Constantine(1978)指出家庭雕塑的进行通常会含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建立物理的距离与隐喻的距离之间的图像:从外在真实的距离到内在隐喻的距离之间建立一个桥梁,使个案能将内在的真实投射于外在的真实,如邀请参与者探索真实的物理距离再邀请其接触彼此的感觉,然后当他们彼此移动得更接近或更远时开始去觉知其舒服与不舒服的微妙感觉。

      (二)建构此雕塑:个案运用他自己的身体来建构此雕塑,雕塑的过程会催化进入非口语的右脑半球体,轻扣储存于当中的动作与肌肉的记忆。

      (三)探索此雕塑的过程(processing the sculpture):藉着回到真实的此时此刻的空间结束雕塑的过程,雕塑的过程经由如对个案提出询问与从多重观点讨论其意义、影响、暗示(implication),每一参与者有不同的情绪、认知经验,可提供独特的观点与觉察。

      十三、完整的家庭雕塑应含括的步骤
        Luann(1991)认为完整的家庭雕塑应含括的步骤如下:

       1. 设景:要求雕塑者选择引发强烈情绪的特定事件或时间点,催化者可以询问:房间或房子的大小形状或事物的背景、颜色、光线明暗、气氛、温度、地板与墙壁的质地、房间中任何重要的物体等问题,一方面可让个案暖身;另一方面也可让个案回到事件当时的情境。

       2. 选择角色扮演者:由雕塑者在团体中选择个人或身体特质类似其原生家庭成员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与自我等,由这些人担任角色扮演者。

       3. 创造雕塑:

      (1) 催化者指导雕塑者告诉每一位角色扮演者在扮演特定的人物时须知道的事,如人物的特质、身体姿势、脸部表情、重要的非口语动作等,借以灌输角色扮演者对真实家庭气氛的知觉,并增进雕塑者对家庭成员的同理及了解(Lawson,1988)。

      (2) 雕塑者把角色扮演者摆出特定的空间、隐喻的位置(spatial metaphorical position)、手势(表情)、与自我或其他家庭成员有关的动作的模式,距离、亲近、碰触、脸部表情、手臂与脚的位置是雕塑者对家庭知觉的重要指标。

      (3) 雕塑者应有适当的引导与支持而其知觉应被给予完全的自由、尊重及认可;时间点的掌握(timing)、建立融洽的关系(rapport)、尊重、雕塑者的经验应被认可这些是无可取代的。

     (4) 可能的催化问题如下:(这些问题可以问雕塑者与其他扮演重要家庭成员者)

       a. 你妈妈应站在哪里?你爸爸呢?

       b. 你妈妈采取的姿势是什么?(坐、站、跪下、躺下、或其他)?你爸爸呢?

       c. 你妈妈脸部的表情是什么?你爸爸呢?

       d. 他们有多接近?他们会碰触彼此吗?如何碰触?碰触哪里?

       e. 他们会对彼此说什么?

       f. 你雕塑的标题是什么?

       g. 这个雕塑持续这样多久了?

       h. 在这雕塑中将会发生什么事?

       i. 身处这家庭的这个位置感觉如何?

       j. 你同意这就是这家庭的功能吗?

     (5) 催化者要夸大这家庭雕塑并使用重复性来强化增强情感的强度。

     (6) 以安慰的音调与适当的碰触来支持雕塑者。

     (7) 保护雕塑者避免过度负荷,催化员对雕塑者必须有极高的尊重以阻挡其他人的分析或认知的打断此经验性的过程。

     (8) 当雕塑者以新的观点去面对他的家人时,团体成员帮助雕塑者产生选择(Lawson,1988)。

     (9) 若时间允许让雕塑者创造一个新的雕塑描述更健康更有功能的安排,这样做可强调增加选择、希望、及强化(empowerment)雕塑者。

       4. 探讨雕塑的过程:

     (1) 雕塑者与其他参与者去角并接受询问,以帮助他们回到此刻的现实。

     (2) 随着雕塑的进展新的觉察会增加雕塑者对原生家庭已发生事件的知觉、解释与反应,家庭中关系的模式、界限、三角关系、同盟关系会清楚呈现出来。

     (3) 代理人(surrogates)、催化者、团体成员给雕塑者反馈,对雕塑者的经验提供支持与肯定。

     (4) 催化者要避免做出解释来重新框架雕塑者的事实,因为由雕塑者自己达到觉察会比由催化者由外在强加给他更强而有力。

     (5) 建议探索家庭雕塑的问题如下:

       a. 你想看到什么改变?

       b. 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什么需要改变?

       c. 你想维持什么模式?

       d. 你需要这个家发生什么?

       e. 如果这些模式将改变谁会获得或失去最多?

       f. 你如何雕塑他们来呈现你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6) 每一角色扮演者说出在被指派的角色与位置中的感受,观察者描述角色扮演者与雕塑者口语、非口语的行为,并检核由行动中显露出来的内在经验。

      (7) 让观察者分享过程中被引发的经验或感受而不是评估雕塑者的经验

       十四、限制
       家庭雕塑虽为一强而有力的介入方式,但使用时导引者应注意以下的限制:

       一个治疗师愈能整合自己的生命经验,就愈能具有导引雕塑的创造力,治疗师运用自己的能力来自于其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经验,当治疗师能觉察自己卡住的部分时,要在这些部分上做功课,其有效性与创造力才能提升(林沈明莹、陈登义、杨蓓,民87);另外想象力是新的变化与运用上的另一限制(Constantine,1978),除此之外,使用者要先对距离的语言(spatial language)(动作学(kinesics)与肢体语言)感到自在与熟悉,而这需要练习使自己发展习惯的距离的技术与程序(Constantine,1978)。

       而其他的限制包括:耗时、要同时找许多人来参加可能有困难、有人会因感到可笑或有威胁感而犹豫去做、小孩可能有困难去安置成人的家庭成员(可在绒布板上以人形图像来做)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