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其他人的重要关系中,你也问心wu愧?”
于东辉继续问。
“嗯,是的。”丽娜回答说,
“对我的父母、他的父母、
他的朋友,我都尽力zuo到最好。”
于东辉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问题,
于是问:“你对人很好,他对人一般,
那么是你的朋友多,还是他的朋友多?”
听到这个问题,丽娜有点吃惊,
她呆坐在咨 询室里,好一会儿才反问:
“我没有多少朋友,他朋友很多。
你是说,我人太好,
不仅不受他欢迎,也不受别人欢迎吗?”
这是问题的关键。
将内疚转嫁给了丈夫
夫妻关系和朋友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
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
相反,孩 子和父母一般不是平等关系,
要么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 子多付出而少接受,
要么是壮年的孩 子向老迈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
所以,当丽娜一贯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时,
她在亲人中受到了欢迎。
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拒绝接受,
所以在讲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关系中遭遇到了挫折,
对于她这样的“付出者”,
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罗峰一样,
都有点想避而远之。
单纯的“付出者”一点都不伟大,
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恋。
“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wu愧”,
过分地迷恋清白感。
然而,不管多么努力地付出,
一个人仍然会在关系中犯错,
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中的另一方,
或对另一方总有亏欠。
当伤害和亏欠发生时,总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内疚感,
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很惧怕这种内疚感,
他要求自己绝对不要有内疚感,
于是非常努力地去zuo一个“完美的付出者”,
那样他就问心wu愧了。
只不过,这种内疚感并没有因此在关系中消失,
它其实是被“付出者”在有意wu意中强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简单而言,“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
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
那么我们的关系wu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
疯狂禁欲,或疯狂助人
许许多多的“好人”,
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
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
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成两类:禁欲、助人。
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
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丽娜wu疑属于后者。
禁欲者的模式
海灵格认为,很多消极的人,
持有的正是禁欲的人生态度。
小的时候,父母警告他们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
最终他们自己坚持了这种人生态度,
并一直固守着被动和空虚。
不得接受任何馈赠,
这种人生态度会让我们wu比孤独,
我们拒绝一个人的付出,
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
如果我们拒绝所有人的付出,
那wu疑就是在拒绝与所有人建立关系。
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
是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
总之是让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主要来源。
禁欲者拒绝了关系,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
助人的模式
对于这种助人者,海灵格描绘道:
这种人以自我为中心,抛弃需求……
从根本上讲他们是和关系对着干的。
wu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
都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想,
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
如果你一味付出,而不接受,
别人很快不想从你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
反而会怨恨你,远离你。
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
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