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自我效能感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527

帖子

5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0:5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你也是蘑菇嘛 于 2015-12-1 10:56 编辑

摘 要: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正相关,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适当的自信, 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出自卑, 影响其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 降低人们取得成功的概率 本文针对学生这个群体,将其自我效能感及其与之相关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 探索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归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44X( 2010) 7- 0097- 04

作者简介:李 恒( 1981 - ) , 女, 湖北嘉鱼人, 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 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正相关 另外, 学生的成就动机 目标设置 学习归因 自尊心等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并且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一定的相关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 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一种是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 学习归因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判断或认识, 特别是指对学习成败 方法优劣 效率高低等的归因 学生的自尊心是经由自我评价之后自我接纳时的自我价值感, 是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文重点探讨自我效能感及其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并探索其自身的作用机制。

       一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 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 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 1977 年在 自我效能感: 通向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 一文中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 他认为: 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期待的效果, 否则他们很少具备行动的动机, 认知过程对新行为的习得和改变, 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行为不再是简单的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获得, 自我效能感直接与行为改变相联系并呈较高的正相关 [1]舒尔克和日尔曼等人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正相关,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适当的自信, 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出自卑, 影响其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 降低人们取得成功的概率 [2]


学生自我效能感及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pdf (107.63 KB, 下载次数: 4)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