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小成    时间: 2015-8-25 10:41
标题: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摘要】受遗传、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除自身努力外,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全方位配合势在必行。
【关键词】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

        21世纪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而青少年作为素质教育对象群体之一便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青少年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价值观等对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而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健康的内涵。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类能够实现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证。俗语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换言之,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霍尔(Bauer,W.W.&Hall,H.G.)就曾提出过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的定义,认为:“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全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卡尔・马克思(K.Marx)提出,要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

       汉语中的“健康”二字不但蕴含着“体健”之意,还意味着“心安”和“适应社会”。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对“健康”做了深刻透彻的剖析,《晋书郭璞传》一书中的“健”被定义为身体的健壮;《尚书洪范》一书中的“康”被理解为平安、安乐,即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从中西方学者对健康的不同理解中可以看出,健康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健壮、无疾病,心理的健康也是个人顺利的完成社会化、发挥自身潜能以及促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attach]8693[/attach]







作者: langhua    时间: 2017-2-11 17:04
感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夜宿星的泪    时间: 2018-4-9 09:38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