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过年,别忘给父母“心理礼包”
[打印本页]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5-2-21 23:00
标题:
过年,别忘给父母“心理礼包”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2-21 23:01 编辑
春节临近,吃饭聚餐是大多数家庭过节的首选“节目”。然而,不少子女把陪老人吃顿团圆饭等同于陪老人过节,忽略了和老人的交流,反而让老人更加失落。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健表示,家庭聚餐已经成为过节的载体,与子女一起吃顿团圆饭,实际上只是老人的最低心理需求,老人真正关心的是家庭聚餐时子女和自己交流什么,子女在买礼物回家看老人的同时,别忘了给老人送上一份“心理礼包”,与老人多聊聊天,多倾听他们的需求。
[attach]4949[/attach]
饭桌上少了闲聊,老人失落
“本来想吃饭时和孩子们聊聊,可他们看手机的看手机,拍照片的拍照片,真正聊天的时候很少。”67岁的顾锦城家住市区城南新村,儿子一家则在上海,每年春节,他和老伴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大采购,除夕当天大早就要准备。可吃饭时,儿媳和孙女只顾着玩手机,儿子则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让老两口觉得很失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顾大爷有着同样烦恼的老人不在少数。
春节讲究阖家团圆、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尤其对于忠于传统的老年人而言,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大日子。徐健介绍,每年春节过后,是部分老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从春节前的翘首企盼,到春节期间的喜悦,再到节后儿女离家的孤独失落,老人的情绪难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躯体的退化和退休带来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与老人交流是最好的心理支持
72岁的葛大爷和老伴住在港闸区秦灶新村,儿子一家住在主城区,这两年老人变得郁郁寡欢,有时一整天都不和老伴说一句话。本月初,老伴无奈陪着他来到市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徐健发现,老人已经有了轻度抑郁的症状。几经开导,老人才说出自己的心声:自从孙子上中学不再需要他接送后,儿子一家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和儿孙的交流少了,他觉得自己“没用了”,成了儿孙的累赘。但他也表示,儿子很孝顺,每次回家都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和他聊天。
徐健表示,亲情对老人而言是最重要的支柱,作为儿女要关心父母,有空尽量多回家陪伴老人。如今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时间和父母通话、见面。快过年了,子女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陪陪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要多给父母打电话聊天,以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寂寞甚至抑郁。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子女如果能陪他们说说话、吃吃饭,老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心理支持。
老人应自我调适情绪
76岁的郭奇一子一女分别在北京和国外工作,这些年一直是老两口过年。刚开始,夫妻俩也觉得不适应,很孤单。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参加了社区的舞蹈队,还迷上了摄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今年春节前,老两口早早地订好了机票,准备到加拿大探望女儿。
“有心理问题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老人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徐健表示,老人过年,需要身体和思想上都没有压力和负担,如果子女回家过年,老人切忌大喜大悲,要以平常心对待;如子女因为工作回不了家,老人也不要消沉。老人切忌一切围着孩子转,老有所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如下棋、打牌、打球等等,用集体活动以消除子女不在身边的负面影响。
作者:
墨菲
时间:
2015-2-27 10:10
过年就应该高高兴兴坐在一起说说话,一年就这么一次,玩手机什么时候不嫩玩呢?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