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青春题材电影掀热潮 网友:是鼓励早恋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小成    时间: 2014-12-10 10:30
标题: 青春题材电影掀热潮 网友:是鼓励早恋吗?
本帖最后由 范小成 于 2014-12-10 10:36 编辑

                                                 [attach]3876[/attach]
                                                                           

                                                                                            《匆匆那年》海报


       上周末,由张一白执导的青春贺岁大片《匆匆那年》点燃了整个贺岁档。电影院提前迎来“春运”模式。上映仅3天,票房便突破2.2亿元。这部根据作家九夜茴同名青春文学改编而成的影片,再度让人们将目光投放到“青春文学”。

       跟好莱坞《暮光之城》等大热的情景相类似,这些年,华语青春文学改编的电影屡屡在票房上取得佳绩:不论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是《致青春》、《小时代》系列,青春片日渐成为电影市场上备受重视的一种类型片。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瞄上青春文学,在《匆匆那年》的身后,《左耳》、《何以笙箫默》、《再青春》等知名的青春文学作品,都排着队走上大银幕。不过,有网友却指出,如今所谓的“青春文学电影”,大部分都是以怀旧情结和初恋情结为主,虽然票房火爆,但对于青少年成长等问题并未进行深刻的描摹反思。

       现象

       青春题材成“掘金重镇”


  短短几天,《匆匆那年》的热映就形成了一股现象。很多社交平台与社交网站都将“匆匆那年”的关键词作为自己领域的总结。支付宝用“十年账单日记,你的匆匆那年”来总结账单,体育界用“体育赛场上的匆匆那年”将巴神、麦蒂与电影角色对号入座,时尚界以“匆匆那年如何打扮自己?”来盘点穿衣风格,“匆匆那年”俨然已成为“年度热词”。

        对于该片的内容,如今网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的话题制造能力、吸金能力异常强大。事实上,《匆匆那年》的火爆完全在预料之中——因为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近年来在内地上映的所有以青春校园为主题的电影,几乎全线取得票房上的成功。比如赵薇的《致青春》就狂卷7亿元票房,并将赵薇送上了最卖座女导演的宝座。高晓松监制的《同桌的你》,尽管口碑一般,但也获得了近5亿元票房。如果再算上口碑极度分裂的《小时代》三部共13亿元的票房,这些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已经成了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的“盈利大户”。在类型片市场上,其他任何题材的投入产出比,都不如这类电影“疯狂”。

       而在《匆匆那年》之后,依然有诸多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出现:今年7月底,知名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在微博上公开了一封给苏有朋的书信,苏有朋第一时间回应接下了执导电影《左耳》的任务,目前,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致青春》原著的作者辛夷坞又启动《再青春》,其影视版权被黄晓明工作室买下,据传包括黄晓明、赵薇在内的北影96班将有望在电影中重聚,再现当年青春故事;此外,青春爱情畅销小说《何以笙箫默》也被乐视拿下被拍成电影,黄晓明饰演男一号何以琛,杨幂饰演女一号赵默笙,影片将于近期启动拍摄;周迅担任监制的第一部电影正在筹备中,该片根据郭敬明旗下畅销作者安东尼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改编,讲述了一个男生从20岁到23岁、从大学到工作、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片段和真诚感悟。虽然男主角仍未确定,但女主角已经锁定为周迅、桂纶镁、周冬雨三人……

       分析

      《青涩日记》直击青春问题

  为什么青春校园题材能在影视市场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有分析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青少年文化正逐渐从边缘成为主流,青少年人群也正在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人群;另一方面,相比于动辄上亿元投资的大片,青春题材影片相对经济实惠,投资不高,但回报不低。

       有出版界业内人士表示,从时间上来算,青春小说改编也是挺科学的,比如辛夷坞的《致青春》时隔6年才被搬上银幕,时间并未减少作品的魅力,反而凝聚了更多的粉丝,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这样的电影会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网友就在微博上表示:“几乎所有的青春校园题材都在谈恋爱!这不是鼓励他们早恋么?”

        对此,初拟于明年1月上映的电影《青涩日记》的制片人、广东省重点扶持签约作家、珠海作协副主席裴蓓表示,他们拍摄《青涩日记》的初衷,就是因为“当记者时曾接触过一些问题少年和问题家庭,为此痛心和困惑,很多家庭因为缺乏正确的爱的表达,以及教育方式方法欠妥,导致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诸如早恋、网瘾、叛逆等问题”。所以,虽然同样是青春校园题材,但《青涩日记》焦点对准的更多则是青少年的一些实际“困惑”。

       对于《青涩日记》所反映的青少年群落中所存在的自闭、早恋、网瘾等现实问题,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工作中心主任张侃就表示:“像《青涩日记》这样的电影,反映了社会需要关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各种问题,到位却不过分,表现了青少年追求阳光的困惑,以及家长们的困惑,如果社会有一个合理的帮助,就可以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以,这部影片非常值得推广。”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等业内专家,同样给予了高度肯定。李敬泽表示:“这部电影提出了很多很基本但是很重要的问题。过去鲁迅说过怎么做父亲,现在《青涩日记》发问要怎么做父亲和母亲,社会文化急剧转变还没有想要怎么影响下一代,没想好怎么做父母。人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这不是社会文化不能好好对待孩子的理由。文学、电影反映时代现实,怎么反映,确实需要思考,本片有那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难能可贵。








作者: longkisl    时间: 2016-10-11 16:16
    咋 了呢呢
作者: wfw741392376    时间: 2016-11-28 09:53
分析很到位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