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话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忧郁王
时间:
2014-12-2 12:24
标题:
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话题
一般人际交往有两大禁忌:一个是性,一个是死亡。这两个话题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尽量避而不谈, 清明节前后死亡话题则是笔谈话题,特别是在给孩子讲述清明节的意义而言,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呢?怎样谈论更最恰当呢?
你会给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吗
说“人都会死”太残酷,说“人不会死”只能骗一时。我们该如何教孩子面对死亡呢?从唯物主义科学角度来解释,引用“人难免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大道理,孩子无法理解,这样回答显然行不通。可是直白说出事实真相,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真的无异于一场沉重打击,十分残酷!但如果欺骗她,隐瞒事实,哄她开心,回答“人不会死”,只能骗得一时,又不可能长久。
人为什么会死?人会不会死?……每个孩子成长中,或许都会碰到这个困惑问题。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没有女儿认识那么早,应该六七岁左右,起初也很害怕死亡,幻想自己能象连环画中孙悟空那样长生不老,即使死了也能七十二变再次复活,那该多好呀!
如今长大的我们,面对孩子同样的提问,到底该如何回答为好?的确,死亡问题令大人头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想绕绕不过,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搪塞蒙混过去。为人父母,我总觉得应该告诉孩子事实真相为好,不过,表达要委婉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话讲出来,比如人就和树一样,小树也要长大,慢慢变老啊。也有家长回答说人也会死,死了后就会去天堂,和天使生活在一起,或者说去到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咱们一家一样可以团聚了,以此淡化或消除小孩幼小心灵中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宗教式解答也未尝不可。或者也可以迂回说辞告诉孩子,死是很遥远的事,我们有办法延长生命,长命百岁,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你长大,慢慢地孩子就不害怕了。
对于大点的孩子,可以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文章《和孩子一起思考死亡》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精神永远不会死”,换句话说爸爸妈妈的灵魂不会死,永远不会离开孩子,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心灵都脆弱,尤其独生子女的中国家庭,一般来讲,孩子小小世界里只有爸爸妈妈,对爸爸妈妈依赖性强,精神说、灵魂说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和呵护她,至少孩子在心理上可以得到安慰。等小孩再大点,独立点了,真正明了死亡的意义了,才可以和孩子一块讨论她们心中的疑惑,使她勇敢地面对死亡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式教育,孩子容易接受,随着年龄长大,她会更加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生活时光,更加懂得爱亲人,关怀他人,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跟孩子谈“死亡”话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不需要教育孩子死亡的概念。像四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我们一生也很难遇到一次,但痛失至亲好友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个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就会有更多的概率面对生老病死。对成年人来说也许还好办,但是对于孩子呢?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病逝的时候,您又是怎么对孩子解释的呢?是回避,是欺骗,还是坦诚呢?
回答是不一定。如果孩子是两岁以内,对死亡还没有比较清晰的概念,那么你用简单的谎言来瞒孩子还是容易的。但事情并没有完,因为您会发现,孩子长到三四岁又开始追问“死亡”的问题,“爷爷去天堂怎么还不回来”,“别人都有奶奶为什么我没有”,这时孩子已经对亲人的死亡有了意识,一味欺骗只会带来新的心理问题。比如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所以爷爷奶奶不来看自己,于是产生自卑。心理学上也认为孩子的丧失、哀伤经验,会影响孩子成年后面对丧失、哀伤的反应模式。所以孩子3岁或以上时,再使用欺骗和隐瞒就不适合了。
更为现实的做法是:看重孩子在过程中的学习,而不是去期待孩子做出符合大人要求的表现,更不需要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比,因为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如何让孩子学习到生与死是生命的过程呢?可以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看植物的一岁一枯荣和其他生命周期短暂的生物的生死轮回。这些对孩子理解“生与死”是有一定帮助的。
死亡教育的方式要因人而异
外向的孩子,一般会将自己的困惑讲出来,这时候,家长应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告诉他这个事实: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就像大自然中花开花落一样,每个人都要经历。此外,在死亡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生命教育,强调生命的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我们都会死亡,生命或长或短,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生命,挖掘自身潜能,尽力去完善过程。性格内向:适时探讨消除偏差
内向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即使有问题也会憋在心里。他们常常遇到一些困惑,总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比如,关于死亡的困惑,他们很可能上网去查。
作为父母,在平时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对于这些忌讳的话题,也应该适时、主动地和他探讨。亲人离世:增加安全感宣泄情绪
对孩子来说,亲人离世打击非常大,一方面,自己亲近的人突然走了,他会感到孤单、无助;另一方面,看到大人伤心痛苦,他自己内心的恐惧感会加深。大人在发泄自己情绪之后要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感觉到,虽然一个亲人去世了,但对他的爱并没有减少,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时候,他也愿意将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该如何回答孩子的死亡问题
孩子对生死问题的敏感会在4-5岁之后,一般情况下在这之前孩子不会主动提出有关死亡的话题,即使提及,他们一般认为死亡是个暂时的现象,就像睡觉一样还会醒来;5-9岁的儿童一般是在家庭或生活周遭出现亲人、邻居去世、宠物的死亡或者媒体上出现的各种事故而引起好奇;10岁之后的孩子开始逐步了解到每个人都不免一死。
在回答5岁多孩子的提问时分了两步,第一步实话实说科学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死,这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简单的回答孩子心中会升起莫名的紧张和恐惧;因此您意识到这一点后又补充了一个科幻和童趣的缓解心理压力的说辞——时光隧道来作为第二部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孩子却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追根刨底,您的问题接踵而至。
父母对死亡做了肯定回答后,为了避免孩子误解死亡就在眼前需要缓解孩子的压力时可以尝试着说明死亡是人在很老很老的时候的事情,距离我们还十分遥远,要等到走不动路了,吃不动东西了,眼睛看不见了才会慢慢来到。
趁着这个机会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刷牙,勤锻炼。如果孩子用电视或者媒体上的车祸现象向父母征询,那么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话题转移到安全的话题上来,使孩子对虚无缥缈的抽象的死亡问题和生活挂上钩。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理解抽象的死亡概念又能够通过关注自己能够处理的生活事件来缓解对死亡的焦虑和压力。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面临。但是对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衰老病逝的时候,是不是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呢?如何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是不是您正在面临的困扰呢?或许绘本能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方式,告诉孩子:生命是有限的,但爱不会消逝。
作者:
fangwenG
时间:
2015-1-15 10:09
谢谢分享
作者:
yinlois
时间:
2015-1-15 10:26
说得很好
作者:
忧郁王
时间:
2015-1-15 13:51
yinlois 发表于 2015-1-15 10:26
说得很好
作者:
yinlois
时间:
2015-1-15 14:51
{:soso_e181:}谢谢分享!
作者:
蔚为大观
时间:
2015-5-21 08:56
赞!希望更多的家长有这样的意识,面对死亡,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
pangshu
时间:
2015-5-21 10:40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谈论死亡都觉得那是一种禁忌,生和死本就是自然现象,了解了这些,再谈论生死的态度,似乎要合理些!
作者:
9zjuzilaoshi
时间:
2015-8-6 07:52
{:soso_e163:}感谢分享,赞一个
作者:
檐下妍
时间:
2015-9-15 15:51
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作者:
netkeychina
时间:
2017-2-15 10:45
谢谢分享~
作者:
xy9778
时间:
2021-3-23 09:51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