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色戒》中王佳芝基本心理动力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童年下雪了    时间: 2014-3-13 12:21
标题: 《色戒》中王佳芝基本心理动力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一部豪华的文艺片,《色戒》已经蜚声海内外横扫两岸三地,并夺得骄人的票房成绩。在《色戒》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作为一部上乘之作,《色戒》更令人充满期待。
在翘首以待的日子里,关于《色戒》的传闻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关心的似乎不是故事的情节、导演的叙事、演员的表演、摄影的美感和节奏的张力,更关注的是三段床戏。甚至,在还没有看到片子的时候,就有人主张要将《色·戒》改名为《床戏》。在内地上映的时候,《色戒》因为删减严重,无疑对票房产生难免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减分效应。这再次展现出机械复制时代的信息的平面化、快速化和肤浅化。“间谍+爱情”类的题材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但能在叙事结构上收放自如、营造气氛上驾轻就熟悉的电影,能够在展现丰富广阔的社会背景的同时,深入挖掘人物基本心理动力的经典作品并不多见,但《色戒》做到了。这一方面得力于张爱玲小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老练把握,以及一向敬业而严谨的李安大师风范的导演功力,更有赖于当红影坛大腕梁朝伟和深具戏剧表演底子的新星汤唯的完美演绎。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日伪时期,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天真烂漫的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和同学们密谋设下圈套刺杀易先生,最终选定涉世不深的王佳芝作为诱饵,让她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并伺机行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不曾想易先生突然返回上海,暗杀计划流产。事情暴露后,六位同学各奔前程。王佳芝辗转回到上海读书,和舅妈在一起生活。三年后,邝裕民偶遇王佳芝,他已经是专职的间谍了,在他的要求下,王佳芝再次接近易先生。此时的易先生已经升级为“部长”,保护更加严密,出入更加小心。王佳芝用尽一切办法,包括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王佳芝在骗得易先生的完全信任后,将他约到凯司令咖啡馆,但在珠宝店里取易先生给她订做的钻戒时,王佳芝感情涌动,将易先生放走。易先生回家后,迅速逮捕了包括王佳芝、邝裕民在内的六名间谍份子,并全部处决。
王佳芝本质上不过是个小女人,她暗恋邝裕民,内敛、克制的邝裕民却对她无动于衷。于她而言,国家存亡、春秋大义,都不是驱动她去冒险、牺牲、设计陷阱的根本原因,获得爱情、追求温暖才是她终极目标。她自幼失去母亲,远在英国的陌生的父亲,在她的生活里只是一个符号。被爱的需要,甚至超过了她对死亡的恐惧。于是,她出发了,在成为间谍的路上,义无反顾。
王佳芝对邝裕民几乎是言听计从,无论是最初作诱饵去接近易先生,还是后来为培养“性经验”和自己毫不相关的梁润生上床,甚至事情失败后,回到上海,邝裕民找到她再去冒险,她都没有拒绝。谁都能料想到做一个间谍深入狼穴有多危险,一个女人能为一个男人如此赴汤蹈火,除了爱,还能有什么?但邝裕民却永远保持着工作关系,绝不给王佳芝温情的告白或者哪怕是一点点爱的暗示。于是,王佳芝在易先生或真或假爱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一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愈钻愈深。我得象奴隶一样的让他进来……”其实这个时候,“爱欲”和“爱情”,界线淡远,“自我”和“本我”,完全融合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依照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王佳芝身负间谍要务,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严谨,一心必需多用。她所渴望的“超我”是既能顺利杀了易先生,又能博得邝裕民的爱情,同时还能获得报效国家为民除奸的美名。当然,潜意识深处,还有对爱欲满足的渴望。但是,现实让她计划一再破产。“本我”的王佳芝在爱欲的陷阱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你相不相信,我恨你!”王佳芝声称要离泸赴港,易先生假装去南京开会,中途折返与王幽会,王王佳芝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这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深爱的最高表达。易先生为之动容:“我相信……我说我相信。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了。”
在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等各种形式。王佳芝得不到邝裕民的爱,于是,通过易先生的爱来加以补偿,哪怕是暂时的或不安全的,但它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满足,总比那遥远而虚幻的未来更温暖。而易先生在人人自危互相设防的机关里,在平淡无趣生活枯燥的家庭里,早已经泯灭了爱的能力,于是,在青春盛开的王佳芝身上,他找到了爱欲和爱情的双重寄托。
在日本酒馆里,王佳芝动情地为易先生清唱《天涯歌女》,直唱到他泪流满面唏嘘不已。送王佳芝到寓所时,易先生给王佳芝一个早已经准备好了的信封,让她去找哈利撒宥町。次日,王佳芝将信交给了联络处的邝裕民和老吴,邝裕民折开信后,发现是易先生的一张名片,邝裕民马上猜测到王佳芝可能暴露了。也许这次执行任务,可能就是永别。下楼梯的时候,邝裕民终于表露了他内心的想法:“王佳芝,我真的很抱歉。”在他想吻王佳芝的时候,但被王佳芝坚决地拒绝了。王佳芝冷冷地说:“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其中的哀怨真是难以言表!此时此刻,王和邝之间并未言明的爱情,在王佳芝的心里就已经死了。
另一段爱情的毁灭,显然是在珠宝店楼上。根据约定,王佳芝把易先生引进了早已做好埋伏的珠宝店。一路上王佳芝在思忖的恐怕根本不是什么国仇家恨,而是易先生是不是真的爱过自己,她想的全是小女人那些患得患失的小心思。当易先生陶醉地看着她戴上钻戒的手时,王佳芝心潮涌动,低声说:“你走!”易先生警觉到身处危地,迅速逃离。王佳芝落寞地走在街上,回味着短暂的温情和生命。李安用非常诗意而舒缓的镜头,展现出爱情已经毁灭、生命即将消失前的回光返照般的美好风景。
易先生抓捕了包括王佳芝在内的所有“反动份子”,果断地处决了他们。临刑前,王佳芝木然地和邝裕民对视,眼前又浮过三年前在香港话剧院里的一幕,耳边又响起邝裕民不容拒绝的召唤。也许是命运的嘲弄,也许是身不由已,王佳芝,一个本色女子,她以间谍的名义,成就了爱欲的同时毁灭了爱情。
片末,易先生信步来到王佳芝住过的屋子,重温“麦太太”王佳芝在这里的一切。在离开的时候,易先生回头张望的影子,久久不忍离去。那不仅仅是对一个女人的眷恋,更是对一段爱情的缅怀。


作者:肖良生

作者: 9zjuzilaoshi    时间: 2015-3-30 15:16
小女人,于她而言,国家存亡、春秋大义,都不是驱动她去冒险、牺牲、设计陷阱的根本原因,获得爱情、追求温暖才是她终极目标


作者: 9zjuzilaoshi    时间: 2017-10-16 10:55
有一个资源库就好了,不然,需要时那里有资源可以看一看到呢?
作者: 晓爷    时间: 2018-2-1 15:54
谢谢分享~
作者: 1294809835    时间: 2018-4-18 15:43
褒贬不一的电影,给看的懂的人

作者: a13557865279    时间: 2018-4-25 17:11
感谢分享   楼主大爱!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