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的心理咨询
[打印本页]
作者:
Aria412
时间:
2014-10-29 11:42
标题:
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的心理咨询
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的心理咨询
来访者薛敏(化名),女,26岁,因为失去男朋友,非常痛苦,希望找回男朋友,前来寻求咨询。咨询中了解到,她人际关系很差,她很喜欢并依赖男朋友,一方面,她总希望用讨好的方式来迎得男朋友好感,另一方面,男朋友一但没有按她的心愿来,她便竭是斯底里。她主要的表现状态如下:
1、生活中一直没有好朋友;
2、自卑,极端地自我否定;
3、负性自动思维:遇到任何事情总往对己最不利方面想;
4、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缺乏安全感;
6、控制欲特别强:凡事要按自己的愿望,否则发脾气,生闷气;
7、明显的完美主义倾向;
8、与人交往逃避退缩;
9、性格急躁,抱怨不断;
10、看待问题极端偏执。
从薛敏儿时的经历中了解到,小时候,父母对她十分严厉和刻板,不允许她到外面玩,父母上班时,常将她锁在家中。咨询时,薛敏眼中含着泪说道:“我常常透过门缝,看外面的小朋友玩耍,心理非常羡慕。”心理学认为,人是需要人际关系的,寻找关系是生命的动力,可以说,我们是要通过关系来成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在儿时与人接触中锻炼出来的。薛敏在生命早期,缺乏这种锻炼,同时,她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也是非良性的,造成她日后生活,只要与人交往,总会产生问题,使得人际关系很糟糕,生活中一直没有朋友。
薛敏从小直到现在,一但不按父母意愿行为,就会挨骂挨打,父母也常指责她“笨得象猪”。从心理学上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常常是通过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父母的评价和态度象面镜子,我们看到镜子中的“我”是什么样子,就会怎样看待自己,形成自我知觉。薛敏与父母的互动方式,导致了她自我认知极其偏低,形成自卑和极端地自我否定的性格,比如在咨询中,我让薛敏举出自己的优点,她很自然答道:“老师,我一点优点都没有,真的!”也正因为父母习惯于指责薛敏,总说她这也不行,那也做不好,加上她妈妈也习惯于凡事往坏处想,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妈妈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薛敏习得了负性自动思维模式。
薛敏从小就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遗憾的是她的父母一直没有给予,人在儿时希望得到而有没有得到的东西,会在潜意思里形成缺憾,这个人在以后生活中,就会付出一生的精力和代价去追求这种缺憾东西。加上薛敏自卑的性格,导致她在人际互动中,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她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评价,具体的策略是,用讨好的方式迎合男朋友和别人,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恐惧别人消极评价,具体表现为,与人交往逃避和退缩,心中充满了“怕”字。
薛敏儿时的经历,让她自然形成一种内在心理逻辑:只有我各方面都很优秀,别人才会看得起我。这种心理逻辑会导致完美主义倾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一旦感觉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十分苦恼,时刻希望自己能超过别人,与人交往的对抗性和控制欲特别强,比如容易和人“抬杠”和“顶牛”。因为父母性格的影响,使得薛敏也象父母一样,看待问题极端偏执,脾气急躁,爱抱怨。具体表现是不断抱怨环境、抱怨上天不公,抱怨生活尽是烦恼,一点开心的东西都没有。
由以上分析看来,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形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并形成特定的心理模式,并由此构建以后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共做了三次咨询,主要目的是让她认识自己,并觉察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及其形成根源,在咨询过程中,我不断传递一些观念:虽然我们是过去的产物,但不是过去的牺牲品;我们可以控制的唯一的人是自己;不管事情有多糟,总是有希望的。以此增加薛敏的内在力量感,增强其改变的决心。
针对薛敏以上问题,每次咨询时仅对1-2个问题,深入探讨,并都商定家庭作业进行巩固。比如,对自卑和极端地自我否定,家庭作业是让她找出自己30个优点;对负性自动思维改变,是让她做《负性思维自查表》。在第四次咨询时,我们重点讨论: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我问到:“你有没有缺点?”她回答:“有。”“那你有没有优点呢?”“也有。”我继续问:“当别人看到你优点时,你的缺点是否不存在了?”她回答:“不是。”“当别人看到你缺点时,你的优点是不是就没有了”“也不是。”我紧接着问道:“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薛敏经过思考,终于自己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观念: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没有关系。“是啊,既然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而我们一定让自己完美,只可能受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一味追求完美,自己会很累,是吗?”她若有所思,频频点头,看到薛敏能开始接纳自己,我心理也有了种成就感。
在之后的咨询中,重点放在她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主要就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做行为上可操作性探讨,并以家庭作业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落实。比如学会共情、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别人,学会包容和接纳他人,习惯与人分享、不排斥和嘲笑别人、不要企图控制他人、停止抱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处理事情有弹性、不固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别人感兴趣的事情发生兴趣……薛敏渐渐明白,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改善自己与人互动的方式,重要的是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中满足别人的需要,给别人“良好感受”是关键,仅仅一厢情愿地去喜欢谁,是没有用的。薛敏的妈妈看到她的变化,在我的建议下,妈妈也主动来咨询,目的是为薛敏的改变营造一个更有利的家庭系统环境。
通过近半年的咨询,薛敏学会评价自己行为的质量,知道对自己的行为做更有效的选择,人际关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咨询没有让她找回自己的男朋友,但薛敏对这件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薛敏人际交往能力的得到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够通过自己,寻觅到适合的如意中人,并发展出良好的关系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这意味着“我”=体验,人有时会爱上过往的一切体验,包括那些痛苦的体验,来访者会认为,这就是“我的”。来访者和痛苦作战,有时也会爱上这种战斗,遗憾的是,他们常常要么战略思想不清晰,要么作战能力不够,结果,人生在不断制造同样的痛苦,悲剧再次重复,形成恶性循环。要觉察并破掉这种循环,才能走出命运的怪圈。从本案例来看,接受咨询的过程,就在打破这种循环,人总是需要成长的,拒绝成长的人,生活痛苦的东西自然就多。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对一个人的生活品质,非常重要!有些心理问题,其实就是这种能力问题。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