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懂病理,更要懂心理——温岭杀医事件心理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暗黑神
时间:
2014-10-13 14:26
标题:
懂病理,更要懂心理——温岭杀医事件心理分析
[attach]3111[/attach]
懂病理,更要懂心理——温岭杀医事件心理分析
连续关注温岭杀医事件多日,终于忍不住坐下来写点文字。王云杰走了,留下的是家属的悲恸和民众对医疗体制铺天盖地的责备、攻击。大众的情绪和关注力过多地投入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和体制上,却没发现这起事件其实是心理极端事件,大众忽略了对最为现实和最重要的心理危机的关注。广大医护人员如果不能从王云杰之死得到真正实用的经验教训,只是一味对着体制宣泄,那是无益于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即使制度改善了,杀医事件还将继续。通过对凶手连恩青杀人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起事件并不是所谓的医患矛盾那么简单。
首先,王云杰之死不是抽象的医患矛盾,而是一起有着明确目的仇杀。我们从事件的一些细节说起。事发当日,连恩青突然闯进王云杰的诊室,在仅仅经过一两句对话之后,连恩青就掏出榔头,狠狠地向王云杰的头部砸去,把榔头的木柄都折断了。 另一名医生王伟杰试图夺连恩青的刀时,连恩青转过身,盯着他说了一句:“你来帮,就捅你。”伸手一刀,就扎到了王伟杰的右侧腋下。连恩青回过头继续用刀向已经倒地的王云杰身上扎去。王伟杰形容是“像捣蒜一样,一下一下扎”。这是多大的仇恨啊,杀人时要像捣蒜一样一刀一刀地扎,而且目标非常地明确。如果说是医患矛盾,那么逻辑上说,就是两个群体或者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连仇恨的应该是医生这个抽象的群体,攻击的可以是代表医方的任何一个医生或护士(这一点非常有别于08年杨佳杀警察事件,这个事件中,杨佳杀死6名素不相识的警察,杨佳爆发的是对警察这个抽象群体的仇恨)。但连不但目标明确,而且手段残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极大的仇恨,一个人在杀人时是不会如此疯狂的。
那么连恩青为什么会如此仇恨王云杰?这个要从连的性格特点说起。他不善与人沟通,不容易理解别人的话语,眼神阴郁,没有特别的喜好,不信任他人,敏感,多疑,倾向于相信自已所想象的东西。我们要特别提防此类人,因为他们嘴上不说话,但心里会经常对这个世界说狠话。可悲的是,王在与连打交道的19个月中一直没有察觉连心底潜在的杀机。王周围的人评价他性格诙谐,爱说笑。王的这个特点本来无可非议,但碰上连这种人,就要了他的命。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年4月份复旦大学投毒案,我们会发现黄洋和林某的矛盾发展与此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连这类人来说,任何玩笑话都极有可能引起猜忌,让他感觉自尊很受伤。王并不是连的主治医师,他作为科室主任,负责的是针对医疗纠纷,开展劝说解释并加以安抚。在这个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为了缓和气氛,应该没少和连开玩笑,而这些恰恰不断刺激着连的神经。王还犯了一个更为致命的错误,就是建议连去作心理治疗。连在医生多次复查确认手术没有问题时,仍然坚信医生有问题,不依不饶地纠缠医生,而且医院退费他也不要,这已经充分显示连正处于极度的妄想和猜忌当中。对他来说,医生不信他,家人不信他,身体又受着病痛折磨,全世界却没有一个人相信和理解他,他的愤怒已不可遏制。这个时候,王的建议对连来说,无异于另一个诊断:你是神经病!这对连的自尊心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后来连的家人还真就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他出院回家后第一句话就是,“没病的你们让我去治,有病的不给我治,你们以为住这个院,我的鼻子就不难受了吗?”然后才过10天,他就实施了仇杀计划。可以肯定,实施杀人计划是他在精神病院这段时间最终确立的,他对王的仇恨也在这段时间达到巅峰。王可能原本并不在连的死亡名单上,但最后却成为连最为仇恨的目标,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其次,连恩青为何还要点名杀林海勇(林海勇当天不在,凶手误将江晓勇当作林,所以实际受害人是江晓勇)呢?他们也有仇吗?这还是要从一些细节说起。连恩青杀完王云杰后,直奔放射科,找到江晓勇,在扎完第三刀时问他,“你是林海勇吗?”江晓勇回答,“不是。”连恩青突然愣住了,手下略有犹豫,江晓勇便使出全身的力气夺下了他手中的刀。这里有个矛盾点,一方面,连是决意要杀林的,另一方面,连对林并不熟悉。从常识来讲,一个人如果恨另一个人,那么对方的影子会无时无刻不在心头浮现,而连居然杀错人了都没发现,这一点与杀王完全不同。林海勇曾给连做过CT,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连对林印象并不深,他的杀意来自CT报告单上的签名。连一直认为王、林、蔡等人串通骗他,害他治不好鼻子,还臆想是因为自己没给红包,所以他也仇恨医院,他需要有人替医院挨刀子。所以真相是,对连来说,CT单上签名的林海勇是“万恶”的医院的化身之一,也是他树立的一个假想敌。点名杀林是为了把自已仇杀的对象扩大化、抽象化,通过绑定另一个有关系的目标,把自已对阴暗的仇恨的发泄合理化为对医疗界正义的宣战,从而在心理上取得优势,从而对自已实施杀人行为构成真正的说服。所以不幸的江晓勇才是正真意义上医患矛盾的受害者。而连杀王从心理上说,仇杀的动机要远远大于报复医院的动机。
再次,连杀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酝酿已久。连在家里的墙壁上写了“7.31 王云杰 林海勇 死”。连在墙壁上写他二人的名字,是怕忘记他们的名字吗?显然不是。是发泄恨意吗?也不是,因为发泄恨意最常见的是在名字上划个红叉,或是添个什么恐怖的图案。事实上,连是在举行一个仪式,一个说服自已“正义地”去杀人的仪式。从字的位置来看,他应该是跪在床上写的,并且在躺着的时候,也能方便地看到这几个字。他通过注视这几个字来不断地自我强化实施杀人行为的正义感和紧迫感。从连不要医方的退费来看,连在心里是有一套自已的正义标准的,他必须说服自己是“正义的”,必须告诉自己是“冤有头、债有主”的,必须在合理化理由后,他才会去杀人。这也是他进医院后不见人就砍的原因,因为对他来说,如果真的见人就砍,无异于向所有人承认自已确实疯了,这与他自已的心理逻辑不符。我不知道7.31那天发生了什么,但可以确定,从那天起连就已经起意杀人,并且整个过程连的心里非常的矛盾,为了实施杀人,他在心理已经上准备了很久。可悲的是,王与连打交道了19个月,却一直未警惕连心里对自已透骨的仇恨,更没有察觉他的杀人意图。相比之下,连的主治医师蔡朝阳就警觉得多。连一直认为医院推卸责任是王,江,蔡三位串通好的,患者已经有一次持刀来恐吓过蔡,蔡也向院领导汇报过,但未引起重视。事发当日,连也找过蔡。他先到五楼蔡的办公室,蔡警惕性很高躲在门后,连以为不在,就到王的办公室杀死王。应该说,蔡对连的心理倾向的洞察是比较成功的,这帮助他躲过一劫。蔡是连的主治医师,连最有理由杀的就是蔡。事实上连第一个找的就是蔡,但连在第一时间没找到蔡,就匆忙放弃了,转而去杀王,并且下手狠毒。可见连对蔡的仇恨一定不会大过对王的仇恨。这得归功于他对连先期心理状态的警觉,他会尽量避免跟连接触,尽量避开连所忌讳的话题,不去刺激到连。
可见,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懂病理,更要懂心理,警惕你们周围那些潜在的杀手,与其朝着体制作无用的牢骚,不如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关注一下这个社会的心理危机,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最后,我必须得强烈抨击一下曾经给连作诊断的精神病医师,明明是人格畸形却诊断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并收院治疗,尼马这位砖家的诊断极有可能给连上了一道免死牌,潜在的王云杰们你们要小心了!
作者:
墨菲
时间:
2014-10-20 10:20
看来心理学确实需要普及的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4-10-21 13:55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63:}
作者:
你也是蘑菇嘛
时间:
2014-10-23 20:46
唏嘘不已。{:soso_e163:}
作者:
司马如花
时间:
2014-10-27 20:14
懂病理,更要懂心理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