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江苏失踪女大学生确认遭劫杀 19岁嫌疑人被控制
[打印本页]
作者:
津巴特别多
时间:
2014-8-28 16:05
标题:
江苏失踪女大学生确认遭劫杀 19岁嫌疑人被控制
[attach]2607[/attach]
江苏失踪女大学生确认遭劫杀 19岁嫌疑人被控制
事件回顾: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今日,据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8月16日,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接报女孩高秋曦与家人失联。经警方全力侦查,于8月27日18时许在吴江桃源镇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其供述于8月12日下午在桃源一村道抢劫并杀害一过路女孩。根据其指认,警方于28日凌晨1时许找到被掩埋的尸体。经查证,被害人系高秋曦。
昨日22时37分,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发布消息称,8月16日,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桃源派出所接辖区居民报警求助,称其孙女高秋曦与家人失联。经警方全力调查,于8月27日晚发现王某某(男,19岁,江苏东台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嫌疑人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心理分析: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李教授,当这个独狼或者是小概率的事件发生之后,可能社会就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百分之百的安全和自救的意识,您觉得在这方面来说,以您的经验应该提醒很多年轻的女孩要注意的是什么?
李玫瑾:
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有一个自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有很多风险的,包括我们知道的火灾,还有很多的这种灾情,其中犯罪侵害也是一种风险, 那这种风险它有高和低的问题。比如你在家,一般风险就相对低一些,但是你在外,尤其是夜间出行,单身女性,然后你又是陌生的一个地方。
此外,我在遇到的这样的案件当中,我发现还有一点,就是有些女性她往往比较贪小便宜,爱计较,因为我曾经跟一个类似的这样一个嫌疑人谈话,他告诉我,他第一 起案件,他做了一个系列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案件。那么他说他第一起的时候是因为和这个女性当时为了一点钱发生争执,那么他在这种背景下,他认为你既然是孤 立无援的,我就可以处治你,你要跟我耍横的话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所以这种案件让我看到,有时候我们自身的一些弱点也很容易成为被害的对象,所以我想这些 我们要明白,就是尽管它小概率,但是这些风险如果都聚到一起,你的这个概率就会上升,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提示。
主持人:
您觉得对于社会来说哪个层面应该更去帮助这些女孩子,包括甚至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些少年或者年轻男孩可能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谁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李玫瑾:
对, 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纳入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当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我们都应该开展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的教育,那么,安全防范也应该 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那这几起案件让我们看到悲剧在哪呢?她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我们知道能够考上大学,应该来讲她读的书至少也在十年以上了,所以他们这 种行为方面的失误,让我们看到我们教育中的缺陷。
主持人:
其实刚才李教授说到了这几起,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个PPT的照片去回述一下这几起。你看,8月9日的时候,重庆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搭乘了陌生人的黑车,而且她知道也上错车了,而且中间有好几个小时的过程,后来失去联系到最后发现她已经被害身亡。
我们再来看,8月12日,江苏19岁的女大学生高秋曦在返校路上失踪,失联至今,在这我们也算做一个寻人启示,希望尽早地找到这个女大学生,整个过程其实现在我们并不清楚,不知道是个人原因,还是也跟刚才这个说的有类似的地方,希望不是。
8月21日,就是刚才我们关注的济南的这样一起案子。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去关注当这几起,也许偶然,也许个别的案件接连发生的时候,整个社会该拥有哪种警觉和提高。
解说:
开学在即,不少单身返校的女大学生都要面对安全的考虑。前天一位福建农林大学大三的学生,在微博上征集快递小哥,他要快递的货物不是行李,而是她自己,据了 解这名女生从家返校夜间到站,家人不放心,于是她发出了这条微博。微博发出后,愿意接她的男生很多,但也有不少网友为她担忧,昨晚她在微博上表示,在相应 者中她选择了一个朋友的陪伴,以安全回到学校,并感谢那些关心她的人。
然而在这个黑色8月,从重庆到济 南,因为搭错车而引发的两起悲剧,也让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些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又该如何避免?对此,有的媒体分析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一位山东本地律师认为 “当代女大学生多数属于小白兔类型,单纯、天真、涉世未深,很容易被骗,除了缺乏防范意识,还缺少自保自救能力。”
还有的从社会着手,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女大学生之所以被骗被害,跟社会上流动人口增多,贫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现偏差,图谋不轨或报复社会有关。”
在 一项有十几万人参与的调查中,你认为重庆女孩高渝的殒命主要怪什么?有66%的人选择了安全意识差,有34%的人选择了公交系统不便。在找过原因之后,更 多的在研究应对之道,今天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到多家媒体,在报道事件的同时也纷纷推出类似女性安全之类的宣传图片。不过,也有评论认为步步惊 心,处处为营也不是办法,总有防不胜防之处。并且铺天盖地的反思与与安全教育有可能引发群体恐慌。
而今天面对三起年轻女大学生的遭遇,我们又该关注些什么呢?又该改进一些什么?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