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看看国外的师生关系(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司马如花 时间: 2014-8-20 11:46
标题: 看看国外的师生关系(二)
教育需要健全学生人格
@俞敏洪:西方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全的培养,尊重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培养对人的尊重,而这些都是中国教育缺乏的东西。中国教育总是要让人成为人上人,从来没有教育,作为人,在人格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vigorous漫: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教育需要老师尊重学生,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思想。
@Go4You:思想之自由,人格之健全 ,这是我们教育需要培养的东西。
@教书匠熙熙:教育不是培养人上人,也不是人下人,而是人中人——陶行知。
不吐不快
人格平等
从娃娃抓起
教育部公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是过于严肃?其实,这种怀疑恰恰反映了长期以来教育领域里缺乏对人格平等的尊重和践行。
不容忽视的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国父母将体罚作为“为孩子好”的教育手段。同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的长期作怪,也使得体罚学生成为教育学生的法宝,甚至获得家长的“力挺”,而孩子们的人格平等或多或少被忽视。
伴随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们对此种教育抵制反抗,不乏走向极端的案例。如孩子不服从父母安排愤怒之下跳楼,甚至引发儿子弑母的人伦惨剧。这警示我们必须正视对人格平等的诉求。
人格平等是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的平等,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
人可以有贫富之差,但不可以有贵贱之分,现代社会每个公民人格平等,并且这种人格平等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然而,现实却是,人格不受尊重、遭遇不平等待遇的事情多有发生。因为不尊重人格平等,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子女设计人生;因为践踏人格平等,乞丐被区别对待,不能进入一些场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伤害的不只是社会成员个体,可能是社会的发展进步。
由尊重幼儿人格出发,更值得深思的是,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在,如果他们从早期教育开始,就遭遇人格的不平等待遇,如何指望他们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可怕的是,如果这种人格的不平等通过教育的形式代际传递,孩子终有一天长大,如果他们从这种不平等的受害者变为实施者,如此恶性循环,又怎能期望社会健康强大?
人格平等不应只在教育领域里呼唤,更应该在全社会倡导。从娃娃抓起,让人格平等的意识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对于更多人来说,人格平等都亟须得到反思、熏陶,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为。由此,社会才能由树而林,绿意盎然。
教育部发布的幼儿教师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有人说,将歧视、体罚学生上升到尊重人格,有些故弄玄虚?有人则认为,人格的提出说明,是对体罚等的深度反思,其意义超越教育领域,人格的平等值得全社会重视。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