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10岁学生激情申请退学,为得哪般? [打印本页]

作者: 司马如花    时间: 2014-8-7 17:48
标题: 10岁学生激情申请退学,为得哪般?
[attach]2296[/attach]
10岁学生激情申请退学,为得哪般?

      年仅10岁已经读初中一年级的冯邵一,发表申请表示要退学。“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几十年青春花在上学路上,最终只是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儿的工作,有意义吗?”“无数战争,多少血泪和家破人亡,哪种破坏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干的?”“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这些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出自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这篇文章里冯邵一谈理想、谈志向,并对“远大理想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详见新华网10岁“优等生”申请退学 称不想葬送理想于考试 。

      10岁的他,连升三级,真乃聪明过顶,能说出有些叛逆的话语,一语惊雷,落地三尺,可谓是鹤立鸡群。这也是新一代学生的典型代表。 我们提倡学生能够大胆创新,希望学生能有独到的见解,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10岁的初一学生,言词很是犀利,老气横秋,他的思想已达到成人思想之境界。如果真是他说的,那么,不负责的措词,是否有点过火?

      爆料称他是教师和家长眼中的“优等生”,怎奈他的理想却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这就是优等生所想的吗?可见其思想庸俗何等地步,不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心爱女孩隐居,过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真是这样想的话,可见其思想不再单纯,这不符合10岁孩子的想法,他所谓远大的抱负必将为自己的未来埋下“定时炸弹”,最终是“千里之提,毁于一旦”。 “几十年青春花在上学路上,最终只是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儿的工作,有意义吗?”按照他的论理推断,那么干脆大家都不要去学习了。试问,假如不上学,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吗?能成为写手吗?能成为某刊物的小记者吗?父母给予的是活生生的躯体,难道刚生下来就会写字?莫非有特异功能?

      连跳三级,一是天生聪明,二是与老师辛勤指导分不开的。因此,不要蔑视上学,不要总认为天下人都是只图混的一点工资而上学,工资是物质生活的保障,这点不可否认,谁的理想再远大,没有物质保障,那也是枉然。既然上学没有意义,请问什么最有意义?难道说不去读书,以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教育的准绳又是什么。若每个人“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何去何从?

     “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在目前教育资源欠缺的情况下,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每天就是要上课,不上课怎么行,不上课,教师良心过不去,学生能学到理论知识吗?有些真理我们必须去遵从,没有质疑的地步,当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就如应试教育模式和素质教育模式,各有利弊,咱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试教育”。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发展。如果学生不做作业,知识能积累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考试检测,我们何以知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呢?若现行教育考试评价机制不合理的话,那么最好的评价又是什么?

      申请退学书的突爆,一是说明学生的压力大,二是侧面反映出此生学生的承受能力差,三是其在小学时期,是极为优秀的学生,故而他的期望值很是高,每每高人一筹,算是心安理得,怎奈上初中课程增多,正如其父称:“骤变的环境和心理落差都让他感觉一下子难以适应。”这些或许是他申请退学的真正原因,而为了有一个合理的说词,便托词于学习是无聊的,怨恨考试的评价方式不对。如果按他的想法去做。那么中国的家庭都必须有家教老师,并且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或者几十个多才多艺的教师围绕一个学生去教。很显然这种教育模式是不现实的,一是家庭还没有能力承担教师工资,二是中国的教育还没有发展到好多老师围绕一个学生去教的条件。冯邵一理想化的自由学习,其实是他面对挫折和困难的逃避,是对自身使命的不负责。这种近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想法。正是当代学生逃避现实的真实写照,逃避时,还要打着考试不合理,上课枯燥的幌子,真实不幸啊!

      现行教育改革,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唤回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曾想到的是,这些倒成了学生逃学,制约老师的理由。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退学,动不动就说老师变相体罚他们。小事大作,虚张声势,老师轻微的说教变成了学生评判的把柄。君不见,学生稍有点事情,牵连最多的是学校,教师。学校劝学生退学,学生状告学校,作业量大,学校生活枯燥。学校任由学生发展,上级领导不答应,办学不力,监管不严,学生流失严重,照样拿来问罪,试问,教育是否过于溺爱学生了?

      笔者并非指责,非得都要让大家低调,而是要把握住一定的教育底线,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必将一事无成。因此在没有更为恰当的教育评价模式下,不妨受受苦中苦,方可成为人上人。

     “天将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妨以此勉励自己。不为过吧!

作者: 雷死个人    时间: 2014-8-10 17:04
有点意思。。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