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南京大学学生采访发现校内同性恋者超过400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小成
时间:
2014-8-5 15:48
标题:
南京大学学生采访发现校内同性恋者超过400人
[attach]2245[/attach]
南京大学学生采访发现校内同性恋者超过400人
【金陵晚报报道】《南大青年报》的4位学生记者花了两周时间采访南京大学的同性恋群体,写成了一篇《校园同性恋专题报告》。
在访谈中他们获悉:南大两个校区的同性恋者估计超过400人。需要强调的是,南大同性恋者比例和社会上的一般比例是一样的,也是固定的,并没有因为社会观念的宽松或严厉程度有所不同。
近日,记者联系上参与调查的两位同学——研二学生李露、研一学生王建明。他们俩一共当面采访过近10位学生同性恋者,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接受采访。王建明说:“采访的过程中,我感到一种责任,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更多关于同性恋的知识。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请不要歧视他们!”
同性恋者男生比女生多
李露和王建明介绍,南大的同性恋者有一个自己的圈子。在学校的“小百合”论坛上,有一个名为“同一片天空”的讨论版,是关于艾滋病、同性恋话题的。
小W在南大五年了,是这个版的版主,对学校内同性恋者的大致情况比较了解。当问起南大同性恋者的数量比例时,他强调:“这个比例和社会上的一般比例是一样的,也是固定的,并没有因为社会观念的宽松或严厉程度有所不同。男生占6%—7%,女生占3%—4%。也有人说实际情况要比这个比例更大。但可以肯定的是,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更加低调。当然,对于我们学校的人数,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去做准确的统计。”
一位接受采访的学生说:南大两个校区的同性恋者光他知道的就有400人,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网络促进他们自我认同
南大的同性恋者各有自己的QQ群。QQ群里主要是南大的学生,也有南京其他高校的,如东大、南师、南审等。“大家需要互相认识,互相倾诉,这样可以化解孤独感和许多被压抑着的情绪。”
有人担心网络资源的丰富促使同性恋者增多,但采访中,许多同性恋者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七分先天,三分激发”。版主小W说:“网络不是让他们由非‘同志’变成‘同志’,而是促进他们自我认同。”
两位学生记者还介绍,QQ群成员有时会各组织些活动,“所谓的活动,大概一个学期有一到两次,就是版聚,唱歌,加上一些游戏”。
2005年12月31日,由南大几个同性恋学生牵头,联合南大东大的同性恋学生主办了一个大型活动,并邀请了江苏同天工作组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们过来开展科研活动。
一个网友写下了当时的情形:“今年12月31号,又到年关,狼想聚会,我也想聚会,于是就在聚会的前一天发了帖子。走了一批人,换了一批人,来了一批新人。今年的聚会很多人都来自浦口,当然还有那位令人难以忘怀的来自仙林的帅哥,呵呵。”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教授张北川,对同性恋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被授予过奖励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的国际最高奖“马丁奖”。组织这次活动的江苏同天工作组就是张北川负责的《朋友》项目组下的。南大有四五位同性恋者在江苏同天工作组当志愿者,负责接听社区“同志”的电话(进行情感交流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解答)、去南京的“同志”酒吧进行外展(艾滋病干预)发放安全套和宣传材料等工作。
一位志愿者这样告诉李露:“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有责任有义务为群体做一点事。”
他们过着“双重生活”
不少同性恋者认为,南大校园还是比较宽容多元的。“拉拉”(女同志的俗称)小L说:“即使我周围的同学知道了我的身份,也没有改变对我的看法,一来80后心态比较开放,二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们交朋友注重个人品质,而不是单看性取向。反而是四十岁以上的不太容易接受。”
但是只有少数同性恋学生愿意公开身份。
一位同学告诉王建明:“我在自己的圈子里很活跃,但和一般的同学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自在,担心他人的目光。”
“作为同性恋者,无法向任何人表明自己的真实性倾向,不得不过双重生活,这是同性恋者的普遍困扰。”王建明说。
反对被视为准艾滋病人
不少同性恋大学生对社会的偏见非常反感。主要的歧视不是法律上的,而是社会观念上的。
小H说:“对同性恋这几年比较关注,就是从防艾的角度出发的,这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总算开始承认有了,以前认为同性恋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事物。忧的是,竟然是从对艾滋病的关注开始的,这有时候会给公众一个误导,以为同性恋必然导致艾滋病,或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这是我们很反感,很反对的。”
“不可否认,男同性恋者由于性行为方式和生理结构的原因,比女同性恋和一般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但这并不是艾滋病传播的唯一途径和主要方式,”小W说,“而且因为我国社会对同性恋介绍和认识非常少,在没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先从防艾开始,就容易误导。”
作者:
梦游
时间:
2014-8-5 17:12
感觉校园里或者是现在同性恋挺普遍的了,我是没有歧视什么的,只要是真爱,哈哈
作者:
云淡风轻2015
时间:
2015-9-14 14:24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作者:
范小成
时间:
2015-9-14 16:18
对,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持有开放的态度
作者:
h-laoshi
时间:
2015-9-15 14:30
这个数据有点大哦,是不是经过准确调查的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