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系列案例:走出嫉妒(一)
[打印本页]
作者:
Aria412
时间:
2014-7-21 16:30
标题:
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系列案例:走出嫉妒(一)
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系列案例:走出嫉妒
案例介绍:
童童,女,17岁,高二年级学生,曾任班长。
童童学习成绩优秀,工作积极主动。但为人多疑、爱计较,同学关系极差,以致发展到班上没人理她,这次班长竞选因没人投她票而落选。童童认为她的落选是这次当选为班长的刘璐搞的鬼,于是装病请假回寝室,把刘璐的一条漂亮的白裙子扔到地上踩踏,仍觉不解气,随后又用剪刀把裙子剪成一条条的……这件事令许多同学和老师都感到震惊和不解,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
童童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道德缺陷,其心理状态也表现出躁狂的病态特征。其行为与人格的形成、发展,与其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
原因分析:
1.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她以自我为中心
童童生在农村,父亲是“老三届”的。当时她父亲学习成绩很出色,由于历史原因,未能读大学深造。后来凭着聪明与勤奋,他由一个普通的瓦匠发展到自己承包工程搞建筑,生意红火,积攒下不少钱。但因书念的少,学识不高,难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女儿继承了父亲的聪明,从小就擅长背唐诗宋词,未上学就能背上百首,深得长辈的喜欢,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大家都顺着这个“小公主”,以至于只要她向父母开口,父母必然满足她的要求。父母的正常管教往往也由于爷爷奶奶的袒护而无效。从小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凡是我想要的,就应该让我得到。父母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能上大学,完成父辈未竟的心愿就可以了,因而放松了管教,致使童童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任性。
2.学校教育评价的片面性助长了她的畸形心态
童童聪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学习成绩优秀,在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评价下她就是“好孩子”。从小在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中长大,童童一直是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即使偶尔耍耍小脾气,也瑕不掩玉。所以,她形成了“我就是最好的,谁都不能比我强”的畸形心理。
上初二时开新年联欢会,老师决定由担任班长的她策划,让文委主持,她听说后很生气,几天不理老师。后来班主任找她谈心并承诺再有晚会一定让她主持,她才开始工作。但就在晚会当天,她把糊窗花的浆糊甩在了文委的衣服上,由于她坚持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而她平时又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此事没有再追究。一次次类似的小事不了了之,使童童形成了“别人必须让着我,别人必须不如我”的畸形心态。
3.庭教育不当,丧失教育良机
笔者家访时,其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很惊讶,认为可能是娇生惯养造成的,谈了许多童童的事。童童从不主动与父母谈心,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初一时,母亲对她说可以带朋友来家里玩,她却说“什么朋友,她们都嫉妒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童变得焦躁,爱发脾气,父母无计可施,只能尽量顺着。
4.高中学业压力增强,童童嫉妒、焦虑、敌对和猜疑
童童学习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受到挫折,没有体味过失败的滋味,上高中后同时面对许多学习好的同学,她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内心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不安。但从小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她不能正确认识同学和自己,对比她优秀的同学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嫉妒蒙蔽了她的理智,使她斤斤计较、胡乱猜疑,从而导致她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越发地与别人格格不入。童童因而产生了极重的心理负担。当她看到刘璐当选而自己落选时,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就实施了疯狂的报复行为。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