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爱与意志》是当代著名存在心理学大师、美国心理分析家罗洛·梅的一部精彩佳作,一问世就风靡世界。《爱与意志》以高屋建瓴之气度,妙趣横生地描绘了人类本能之一的爱与意志的科学规律,从心理学、社会学、未来学的深度与广度上,剖析了各种病态的爱欲。书中还列举了自古希腊神话传说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尤其当代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科技、宗教等各个领域里大量丰富的实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揭示主题,使读者在开阔视野中获得裨益。
作者简介: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了《咨询的艺术》、《焦虑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求》、《存在》、《爱与意志》、《权力与无知》、《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摘读一隅:
“在这里我们超越了因果,”梅洛·庞蒂(Merleau Ponty)写道,“两者同时在塞尚的内心相聚,而这个塞尚同时是他想成为什么和他想做什么的准则。在塞尚精神分裂的性格与其作品间存在一种和谐,因为这作品显示出了这种疾病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成为塞尚是一回事。”只有精神分裂的人才能画出精神分裂的世界,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敏感到能够深入到深层的精神冲突中的人才能展现我们世界深层形态的真实面貌。
在通过艺术理解我们的世界时,还表现了我们避免科技导致的非人性化结果,精神分裂的特征在于既要面对丧失了个性的世界,同时又拒绝被它剥夺个性,因为艺术家发现了我们意识的更深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能够参与到表层之下的人类体验与本性中来。这在凡·高(Van Gogh)身上表现得更为清晰,他的精神错乱与其奋力挣扎欲将其感受诉之于画不无关联。或如毕加索(Picasso),尽管看似辉煌,却洞悉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精神分裂的特征。我们从其作品《格尔尼卡》中支离破碎的公牛、肢体断裂的村民,以及他的一幅以数字标号而非词语命名的画作里,有着错位的眼睛与变形的耳朵的人物肖像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无怪乎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评论道,这是第一个艺术家没有群体的时代,他现在就如我们大家一样,只做自己。
艺术家呈现了支离破碎的人类形象,但却在将其转化为艺术的行为中超越了它。正是其创造性行为赋予了虚无和疏离以及现代人的状态的其他因素以意义,我们可再次引用梅洛·庞蒂关于塞尚精神分裂性格的评述:“因此这种疾病便不会造成不可避免的精神错乱,而成为了人类存在的普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