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惨案背后,是长久以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重庆摔婴案发生后记者调查得知,在重庆当地和青岛,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形同虚设。初中虽有课程保障,但也面临师资匮乏等问题。而对孩子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学校难以介入,家长往往忽视。全民心理健康的赤字,就这样在我们的幼年阶段被欠下。
儿童心理教育掉入真空
重庆女童摔婴事件之后,诸多心理咨询师分析,摔婴的10岁女生李某,很有可能就是心理出了问题 。
但重庆女孩李某所在的桃源小学校长刘建文和其班主任阳娟向记者证实,之前李某并没有任何异常,甚至跟别的学生相比,“还算比较乖的。”事实上,在桃源小学,并没有专门的心理课,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去观察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以给予及时的心理援助。
记者在案发地重庆市长寿区桃源小学、桃花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调查得知,当地的小学并没有开设心理课程,这几所学校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
这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青岛情况也差不多。青岛市教研室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整个青岛市各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状况的现状是,高中全部都有心理老师,初中大部分有,小学是部分有。
记者调查了青岛的几所小学、中学,情况大体如此。
该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心理教育是从大学开始往下推的,实际上是一种应急教育,就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到头来推算发现是大学中心理教育缺失造成的,那就从大学开始搞心理教育;再后来发现高中也需要,就从高中,以此往下推。“到现在 ,又发现小学中其实也是需要心理教育的。”
“现在还没有轮到小学来普及心理教育,虽然小学里有很多设有心理老师,但都不是专职的,就算是专职的,也可能不是专业的。”该老师说。
三千心理医生半数改行
赵龙(化名)是青岛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同时,还兼任着学校的心理老师。他所在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计划,每个年级每周至少要上一节心理课,这个课程往往都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心理课都会被其他的课程取代。
对于赵龙而言,这已经是见怪不怪,因为心理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并不是重要的课程。实际上,家长的态度也是如此。他所在的学校也经常会有家长来反映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少言寡语,孤独自闭。而家长的困惑大多都是一句话,“孩子最近不爱学习了,是不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时候,学校就会专门拿出一堂课的时间,把这些少言寡语的孩子凑在一起,进行心理辅导。“因为他们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赵龙说。
崂山三中是青岛进行心理教育较为积极的一所学校,该校校长甚至还专门牵头组织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
除了按照规定开设心理课之外,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如拓展训练、心灵花园等心理活动。事实上,该学校还一直在学校设立着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咨询。
但这一切 ,都只依靠学校唯一的心理老师吕宁宁。
吕老师很忙,即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的前一节和后一节都有心理课。她负责全校的心理教育课,初一的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课,而到了初二、初三,她会在固定的时间把全年级组织起来,一起听心理讲座或者是拓展活动。“差不多每月一次,青岛市教育局有课时方面的规定。”
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像初一的一样,一个班一个班地上心理课,她说就她一个人,实在忙不开。这个2009年就开始在崂山三中教心理课的心理老师,四年后的今天,还是她一个人在教。
可以作为注脚的是,去年的10月17日,青岛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骨干研修会在青岛市教研室举行,只有14名心理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
这就是青岛市心理教育的现状。
根据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12年底,青岛市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只有3000多人,而这里面 ,真正当上心理医生从事心理工作的不超过一半。
紧缺的心理老师谁来补
看着手中林林总总的调查数据,谷晓格内心感到很沉重,再加上近期发生的女孩电梯摔童事件,以及成都、北京等地都有初中生跳楼事件,谷晓格再次被一个问题困扰:当衣食无忧之后,是什么成为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谷晓格把问题抛给了今年刚上初一的儿子,结果儿子回答让她吃惊:“假如生不如死,那不如直接去死!”谷晓格觉得儿子这种人生态度很消极,赶紧给儿子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告诫儿子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有问题可以与父母、老师、朋友多交流。
“我儿子原先很快乐,但上了初中以后,学业负担明显加重,再加上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心理上就有了变化,幸好他还有一位当心理老师的妈妈,但其他普通家长如果不懂心理学,那可怎么办?”谷晓格过去是在外地高中当英语老师,随丈夫来到青岛以后进入小学教书,原本心理学并非她所长 ,可是她毅然决定“转行”,因为学校专业心理老师实在太紧缺了,而学生们又太需要心理教育和指导了。
谷晓格用6年时间,花了近10万元去各地参加心理班授课,并自费考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我已经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我期望这份档案能够跟着他们走一辈子,在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时候,能够把它们交到新的心理老师手里面,但现在这种机制还没有形成。”谷晓格表示,心理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哪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因此学校绝不应将心理教育边缘化。
值得宽慰的是,心理教育正在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
去年年底,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依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从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入手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必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
最大的疾病是“学习差”?
而依然在从事心理诊疗工作的咨询师们,日子也并不好过。前些年,蔡少真把自己的心理诊所从沿街的门头房搬到了居民区内。诊所的门上没有任何标志,跟对门的普通住户没有任何区别。
他说,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租了个门头房,弄了个大牌子,大大的“心理咨询”夺人眼球。但大多数孩子看到这样的牌子,怎么也不肯进来。“他们说自己没病,为什么要来看心理医生?”
现在的蔡少真跟孩子接触,从来不说自己是心理医生。只是说自己是老师,跟孩子交流交流。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家长们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诸多误区。甚至面对孩子已经十分明显的心理问题,依然回避。
这些年,虽然有些进步,但好不了太多。“家长请假带孩子来我这里,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说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他们都是编个理由。”
蔡少真说,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一提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大家都跟神经病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正常的”,他说,在正常的社会里,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其实是一样的,“你会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得了感冒?但为什么会掩饰自己的心理出了点问题呢?”
把孩子送到蔡少真这里来的家长,往往孩子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很多都已经出现了生理反应,甚至出现了自残的情况。”蔡少真告诉记者,如果早点送来,可能治疗起来会更快、更容易。实际上,不少家长是在孩子到医院里检查不出什么生理疾病来,在医生的提示下,才来看心理医生的。
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除了学校教育缺位、寻求心理援助未成国民习惯之外,很多家长忽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言行习惯,从而造成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
从2006年就开始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蔡少真这么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是,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实是家庭。
一项调查似乎能说明些问题。
早在2005年,一项由教育和法律界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家庭中打骂孩子现象十分普遍 ,有2/3的儿童挨过打。在挨打的儿童中,女孩占了90% 以上。
、
其中,被父母“经常打骂”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没有受此伤害的孩子,“不诚实”的为7.6% ,“欺负别人”的达8.3%,而“偷拿他人物品”的更高出18.5%。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孔屏告诉记者,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她举例说,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接受并使用暴力,这就是犯罪学中所说的“暴力的循环”。而且,遭打骂的孩子还极易产生其他不良的性格特征。
“如果家长对孩子管控过于严厉,让孩子感觉不到来自家长的爱,在家里受到了家长的打骂后,那么孩子也需要一个发泄渠道,只能朝着更加弱小的身上转移,这个弱小的东西,可能是个小动物,也可能是比更小的婴儿。”孔屏告诉记者。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李欣表示,在学校心理教育当中,生命教育应当尤其放在突出位置。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是要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以及别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孩子们感受活在当下的幸福感,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导孩子们寻找生命的价值感,带领学生发掘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并且要激发出自我独特的生命价值。”李欣认为,让孩子们在寻找生命价值感的同时,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的态度是生命教育难点,尽管很难教,但这对学生一生非常重要。
李欣每次给新生上生命教育课时,都要抛出三个问题:人的一生是怎样的呢?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怎样做才能善待生命呢?“通过这些问题,我期待学生能够体验生命,感受生命,尊重生命,分析生的理由,探讨活着的价值感,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