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隐形的压力,隐形的翅膀(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司马如花
时间:
2014-6-12 16:36
标题:
隐形的压力,隐形的翅膀(三)
第三次咨询:
晓慧依然是和父母一起过来,因为之前去精神卫生中心复诊、开药。她的情绪比较平稳,先给我看记录下来的自己的想法,然后说起上周考试的情况:老师布置的作文写不出,担心第二天考试也这样,又不想去,最后在**的鼓励下还是去考了。感觉考得不好,下周很害怕面对成绩。
说出来之后晓慧觉得可以承受了,转而讨论人际交往:“我很容易把人理想化,如果别人离我的想象相差很远就会觉得不舒服。”又说到了那个好朋友,“刚进高一的时候关系特别好,比初中的同学还好。我们性格又差距很大,但成了好朋友。那时候也觉得奇怪,也觉得很不错嘛。后来就感觉她那个样子是最理想的,可慢慢发现她又不是那个样子的,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呀,那个样子也是她表现出来的呀,也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对吧?”
我觉得这个问题对她很重要,就花了很长时间解释理想化在人际关系中的形成和破灭,以及什么是真实的人际关系。她听得很认真(下面括号内的是当事人的反应或回应):
“其实跟你是有关系的呀,当你理想化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用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去对待她。(“噢。”)人都希望给别人留出很好的第一印象对吧?她也会按照你所期望的回应你。但时间久了以后,这种理想的东西毕竟是有些虚假的成分的,(“嗯。”)没有人能够维持那么久,这是你们相互塑造的,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相处的过程就是这样,尤其是好的情况,一开始会把一个人理想化,过了“蜜月期”以后(她笑了),理想的东西肯定会渐渐淡掉,因为你接触越多,就会越看到他真实的一面。对一个偶像为什么最容易理想化?因为你不了解他,只看到他光鲜的样子,他有什么小毛病小缺点你不知道的。(“对。”)你和一个人接触久了以后,你会看到他真实的东西。理想破灭以后会很难过的,和原来那个不一样,(“对的。”)所以这时候的失落感会很强,两个人的距离就会从很近很近分得很远很远(“对。”)你在理想化一个人的时候同时把自己也理想化了,(“是的。”)你跟她相处得好你也很开心,你觉得自己也很理想,是一个很不错的姐们儿哥们儿的。当你把理想化去掉之后呢,就会走向反面,那个人就特别不理想,自己也变得特别不理想。就等于两个人天上地下一下子落差很大。(“是的。”)这时可能就需要看到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没有那么不理想,但也没有那么糟糕,是一个有缺点有优点,揉和在一起的人,那么你看到对方其实也是这样子一个人。这样两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再接近时,可能会有矛盾,也会有失望的地方,但是大家都彼此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关系。开始那种理想化的关系其实只是头脑里的关系。”
“而且一开始大家也不了解对方,有可能拘束什么的。”
“对,因为不了解才更容易理想化。”
“可是我初中的时候也是这样跟同学相处的,基本上班级里边每个同学都相处得很好。也没有”显然她并没有完全接受我的说教,有自己的想法。
可我不够耐心,打断她继续讲课:“初中的时候你的想法还没这么多呀,你现在高中了对吧?高中以后人的思想会成熟,小孩子相对比较单纯的,你想你幼儿园的时候可能更不会想那么多,是不是?(嗯)高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因为人的思想在不断成熟,丰富,就是需要去接触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可能会大起大落什么的,有比较剧烈的变动,这是成长的过程,必经之路,你不可能维持小时候的天真烂漫了。这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的,因为社会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其实你现在已经接触到了,比如高考制度,它不是很完善,现在人们都片面地去追求分数啊,什么这个那个的,其实都不是理想状态,不是很自然的好的状态。(嗯)但我们还得去适应它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见我说完了,她问:“那我们今天干什么?”
“你想说什么呢?你可以随便聊聊,你的梦,你的想法,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我最近又多接触了一个同学,想把自己的注意力移开”这是一个很主动的变化,但话题绕来绕去又回到那个好朋友,晓慧说:“我现在还是有失落感,还是很舍不得那个好朋友,还是性格的原因,是会产生矛盾的。有时看她所有的举动都不爽,哪怕她是对的。比如,她和别人说话,她在那里做作业”
简单解释后我决定采用格式塔空椅技术,让她与同桌----她的好朋友----对话,把内在矛盾的情绪表达出来:“想象当时的场景,你的好朋友正在专心学习,你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
晓慧:我觉得你想认真就认真了,想放肆就放肆了,随心所欲。
我在旁边引导:你现在正认真学习,你的同桌说你你听到这些话有什么感受呢?
“同桌”:我这样很正常,想读书就读书,想休息就休息,没有错啊。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问题。”
咨询师:对她说的话你有什么样的反应?
晓慧: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咨询师:真的有道理吗?可是你觉得不爽
晓慧:我也不嫉妒她。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觉得她以前不是那么认真的人,看到你认真就觉得不舒服。我最近看你一会儿去找老师,一会儿去向人问题目,我就觉得不爽。(声音低沉,说话断断续续,逐渐接近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桌”:因为高三了呀,是要比以前更加努力,这没什么错,你看我不爽我也没有办法。我们之间有距离感,感觉没有那么好的关系了,你看我怎么样也无所谓了,就是这样。(声音较高,很自然)
晓慧:嗯,我觉得你说得对,距离远(沉默)可是距离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想这样。这样也不太对,可我自己也没办法控制自己萌发这个念头。
咨询师:有种无力感是吗?
晓慧:也不是无力感,自然而然地,我看着你会不舒服,看着你的眼神,你的一举一动,有时会有恐惧感,有时会有厌恶感。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