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安慰剂效应
[打印本页]
作者:
sasha
时间:
2014-6-12 11:33
标题: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是反安慰剂效应,即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对此效应的大小,研究仍存在争议。
对于安慰剂如何产生作用,有以下两个假设:病人期望效应(Subject-expectancyeffect)及条件反射。病人期望效应引导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报告病情得到改善,因此导致安慰剂效应的出现。AsbjørnHróbjartsson于文章中质疑“大部分病人有礼貌地倾向为迎合实验人员而报告病情得到改善,即使他们并不感到改善。”主观的偏见亦可能使病人潜意识相信病情因为得到关注及照料而改善。古典制约是一种关联学习模式,使受训者在特定情况下作出特定的反应。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于每次给予狗食物之前都发出铃声,经多次反复后,每当铃声一响,狗就会自动分泌唾液,原因是狗已经学习到将铃声及食物关联起来。所以,安慰剂使病人产生与有效药物相似的生物反应,也是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attach]1388[/attach]
作者:
喜悦的萤萤
时间:
2015-6-13 12:24
呵呵,常听说这个名字,没看过具体的内容,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