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家庭雕塑技术介绍(一) [打印本页]

作者: sasha    时间: 2014-5-22 18:36
标题: 家庭雕塑技术介绍(一)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5-22 18:38 编辑

        一、定义
        家庭雕塑意指在空间中摆置家庭成员的肢体,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扮演导演,来决定每个人的位置,所形成的生动场面代表这个人对家庭关系的象征观点(翁澍澍、王大维,民88)。也就是由个别的团体成员将家庭成员(或以团体中其他成员、物体来代表家庭成员)放到某一位置中呈现肢体(physical)与距离的型态(spatial configurations)来反映雕塑者眼中家人的关系,或在某一特定时刻他们与其他每一家庭成员的关系,这个结果以生动戏剧化的方式显明家庭影像结合非口语的距离、姿势与表情,这种距离的隐喻(spatial metaphor)象征家庭亲近、疏离、包含与排斥(inclusion and exclusion)、倚赖与独立、易接近(accessibility)与不易接近(inaccessibility)等主题,帮助个人检核对家庭关系已存的观点,以扩展对自我与家庭动力的觉察,及对经验的再诠释。这种对家庭关系具体的描绘,比口语的描述或未详细说明的想象较容易使个人储存(store)、补救、产生关连与行动,并经由现在的行动强调改变新的可能性(Constantine,1978;Lawson,1988;Luann,1991)。

       二、发展背景
       家庭雕塑是一种表达性的技术由经验取向的家庭谘商中浮现出来,而经验取向的家庭谘商是起源于存在、人本与现象的心理学,由David Kantor与Bunny Duhl , Fred Duhl及他们在Boston State Hospital、Boston Family Institute的同事,早期是运用物体来替代人,经由Virginia Satir的催化而发展,她示范运用人来隐喻性地代表特定家庭轮廓的抽象型态,基本上家庭雕塑是参照Kantor、 Duhl 与 Duhl的工作,而由Virginia Satir与Papp、Silverstein将其普及化。Satir在1960年代发展此一家庭重塑中的一种技术,由家庭成员重新扮演他们多世代的重要关系场景因此可以改变固守的知觉、情感与信念(Luann,1991)。

      三、家庭雕塑与心理剧的不同
       很多人难以区分家庭雕塑与心理剧的不同,而Constantine(1978)认为家庭雕塑与心理剧不同之处在于家庭雕塑是在空间中摆出家庭成员类似的距离(spatial analogies)与肢体型态来描绘象征性的过程与事件,让个案与情绪经验维持一段距离,经由这种脱离使个案对过去与现在情境中的复杂情绪决定因素有新的觉察,远离中心点(decentrate)使个案对自己参与在进行中的人际模式增加客观性与觉察;而在心理剧中会严谨地重演出事件,将主角放到经验的中心点去,以促进主角回忆在过去的经验中表达与未表达的情绪,在心理剧中强烈的情绪再经验与宣泄是主要的目标,经由从被阻塞的情绪中得到自由,个人就能做出新的行为的选择(Constantine,1978)。王行(民85)认为雕塑的结构性高;而心理剧属即兴演出结构性低,雕塑的主角可以事先安排;而心理剧的主角则是在现场产生,雕塑所探讨之有关时间以回溯过去为主;而心理剧则兼具过去、目前与未来的场景。

     四、理念假设
       家庭雕塑的理念假设为:人们对复杂人际系统会以压缩的、距离的(spatial)隐喻形式铭记在心,对此系统的了解会分类、绘制成图像(map)储存,而这些构成了个人心中对世界了解的图像。Kantor研究了家庭每天的事务后提出以下见解:家人间距离的规则(distance regulation)是了解家人如何运作(operate)的核心机转,距离的规则指物理的空间与隐喻性的运作(如描述情绪的距离:我希望可以弥合你我之间的缺口)(Constantine,1978)。

       五、功能
      家庭雕塑的功能很多,以下综合各家的看法列举如下:
     (一)最明显的功能是作为探索或显示(revelatory)隐藏的或不清晰的动力(Constantine,1978),可增加对自我与家庭动力的觉察(Lawson,1988)。
     (二)可强化非口语经验,减少理智化(Lawson,1988)。
     (三)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用来进行临床诊断与介入策略的评估(Luann,1991;Constantine,1978)。
     (四)行为的呈现比口语的描述更能精确反映家庭的沟通,且过去的经验可活跃于现在。(Satir & Baldwin 1983)
     (五)在训练课程中用来增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Luann,1991)。
     (六)为受训者示范表达性、经验性方法的训练技术(Luann,1991)。
     (七)在家庭重塑的过程中,会运用许多肢体雕塑的方法来传递各种不同的内心状态或人际互动模式,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威力性的技巧,它能够刺激雕塑者的知觉系统,并且直接由身体引发内在的深层感受,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成员很快的了解及同理雕塑者的心境(王行,民85)。
     (八)雕塑最大的优点是透过肢体行为的示范能将家庭沟通精确显现出来,比诸语言描述更入木三分,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过去的家庭经验于此时此刻重现。(Satir & Baldwin,1983)。

      六、使用时机
      家庭雕塑是一强而有力的介入技术,在适当时机使用可增进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家庭雕塑介入时机的举例:
      (一) Satir 经常会使用雕塑,藉着创造夸大的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来分享她对沟通姿态的觉察,在将成员摆出沟通姿态后询问其身处此位置的感受,接着会邀请他们重新以放松的方式来摆出自己的沟通姿态,之后再教导他们更一致的沟通方式(Loeschen,1998)。
      (二) 有力的矫正治疗中的滞碍与拖拖拉拉(Constantine,1978)。
      (三) 当学生检核其原生家庭时可用来切断过度的口语化、理智化、防卫及投射性的指责(Luann,1991)。
      (四) 在家庭与婚姻谘商的临床实务中可有效的改善受训者情感反转移问题(Luann,1991)。

       七、使用对象
        家庭雕塑可实施于家庭谘商中的个人、夫妇、两个协同治疗师或工作团队、父母与小孩的次系统、兄弟姊妹的次系统、整个家庭、与家庭有亲戚关系的网络;或运用于公司的训练与组织发展中,而其阶段与形式会因对象而有不同。




作者: 梦游    时间: 2014-6-29 12:29
这个技术好好看下。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