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我过于在意他人看法 我真的好累 [打印本页]

作者: 青禾    时间: 2018-8-6 17:44
标题: 我过于在意他人看法 我真的好累
“那天上午在公司走廊上领导和我擦肩而过,他分明看到我了,却没搭理我。我一定是哪里又犯错得罪他了。
下午,我在茶水间多呆了一会儿,他有意向屋内撇了我一眼,眼神看起来也很不友善。
害得我一整天都很难过,干什么都战战兢兢。倒霉的是回家公交车上又被一个老大妈重重地踩了脚。”
“我不过只小声嘟囔了两句,老大妈非但不跟我道歉,还指责了一路。唉,我真的恨死自己了!
我从小到大父母要求严,我一直都小心翼翼的,我就是太胆小了,从来不会保护自己。
我总感觉自己像个受气包,经常性的不kai心。我总是劝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一直压抑自己,时间久了真有点喘不过气了。”
——小陈  女   28岁   公司职员
【分析及建议】
1、“过于在意他人”的人往往认为决定性的力量不在自身,而在外部,所以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和自己**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看法。直接结果就是内在的自责。
究其原因多数都是由于童年期的家庭教育,诸如父母过于专制和严苛,过于挑剔和粗暴。
童年期的孩 子由于时刻接**父母的“控制”信号,就会条件反射的看父母脸色,揣摩父母心思。从而形成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行为方式。小陈“过于在意他人看法”与父母管束非常严格,一直小心翼翼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2、“他分明看到我了,却没搭理我”、“我一定是哪里又犯错得罪他了”、“他撇了我一眼,眼神看起来也很不友善。”“从来不会保护自己,从小到大太胆小了。”
从咨客自诉的过程中看得出咨客的语言习惯,习惯用绝对化的词汇,强化、夸大了事件的结果。
3、不难发现,咨客内心的痛苦并非来自于事件“领导擦肩而过,却未搭理我”本身所导致的结果“一整天很难过、战战兢兢”,而是咨客对事件持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造成。
诸如:“我与领导打招呼,领导一定要回应;领导不搭理一定意味着得罪他了;茶水间的眼神应该友善,不友善就是对我有意见。”
如果将不合理的信念加以调整,譬如领导不一定要跟每个人打招呼。领导不搭理并不代表得罪他了。茶水间的那个眼神,他也许只是wu意的?这样想是否会轻松些呢?
4、学会接纳自己的“足”与“不足”。小陈要懂得赏识自己,接纳自己“足”的同时,更要接纳“不足”。
唯有接纳才能去客观调整自身。对于工作中偶然犯的错误要学会接纳,而非自责。学会宽容:包含宽容自己和宽容他人。
没有人会永远不犯错,犯错了不怕,真诚的道声歉就好。他人犯错了,也要大度的宽容和原谅,千万别因为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像该案例中小陈被老人踩了脚未讨来道歉却又被责骂了一路,情绪上难免会难过,但如果试着想老人也是wu心的,不能因为老人的不依不饶让自己一直处在痛苦中。
【事件后续链接】
“我终于搞清楚了,那天领导没带隐形眼镜,根本没看到我,不是故意不理我。茶水间的事儿估计也是我多想了。
还有,那个老大妈的事我也想清楚了,我虽有不对,但不该因为她的错误惩罚自己。
您给我的建议非常受用,本来就轻松很多了,知道这个事实更觉得以前自己的想法真是庸人自扰。


作者: mcl    时间: 2018-9-6 12:04
所以,用心为自己而活,**到问心**愧,才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作者: mcl    时间: 2018-9-6 12:05
为自己而活,问心**愧
作者: mcl    时间: 2018-9-6 12:05
谢谢分享
作者: 15155836663    时间: 2018-9-27 15:20
改变认知,改变情绪
作者: 快笑喷了    时间: 2018-10-17 16:22
谢谢分享
作者: lhylhy    时间: 2018-10-22 10:01
谢谢分享,很有**获
作者: 周艳    时间: 2018-11-2 17:43
该求助者存在不合理信念。感谢分享
作者: 瑜洲唱晚    时间: 2018-11-5 08:54
看待世界的方式(想法)变了,我们的情绪也会更好。
作者: zhangmei411    时间: 2018-11-6 17:00
谢谢谢谢 学习了
作者: 天道酬勤    时间: 2019-3-9 08:45
感谢分享!
作者: licy1216    时间: 2019-3-16 22:20
谢谢分享
作者: 考拉露C    时间: 2019-4-9 09:46
分析得非常到位,学习了!
作者: 杨小艳    时间: 2019-11-4 16:13
谢谢分享,学习中。。。。。。。。。。
作者: lf1991    时间: 2019-12-23 15:24
谢谢分享
作者: yaoyao8896    时间: 2019-12-24 12:58
实践出真知。谢谢分享!
作者: 杨小艳    时间: 2020-3-10 10:18
学习中,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