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丞一岁半了,虎头虎脑地样子甚是可爱。
可是最近,丞丞出现一个怪毛病。
就是每当睡觉的时候,必须得用手攥着一双他曾经穿过的旧袜子才行。
妈妈想用其他玩具交 换 孩 子手中的袜子,可是孩 子说什么也不撒手,
没有袜子就是不睡。没ban法,妈妈只好依着丞丞。
一天,丞丞的舅舅来到姐姐家,看到这种情况,
便责怪姐姐娇惯孩 子,说应该从小给孩 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不能什么事情都依着他。如果现在不建立规矩,长大就不好改了。
说完,就一把将丞丞的袜子从手中夺了过去。
丞丞愣了一下,半天没什么反应。
舅舅洋洋得意的对姐姐说:
“怎么样,教育孩 子还需要一些严格的方式吧。”
这话音未落,就听见小外甥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姐姐急忙把丞丞抱起来,重新将袜子塞到他的手里,
一边哄一边说:“算了,我还是明天抱他到医生那里问问吧。”
儿童心理医生在了解了情况以后,帮妈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原来丞丞妈妈最近腰部不适,加上孩 子也大了,所以决定让孩 子单独睡小床。
而不是以前那样,丞丞可以躺在妈 妈 的 怀里入睡。
医生说这种睡眠方式的变化可能就是丞丞睡觉时总爱拿着袜子的原因。
类似丞丞这样的行为并非是个别现象,更不是自己形成的坏习惯。
很多孩 子甚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也表现出极其依赖自己熟悉的或曾经用过的某一件物品,只是物品各不相同而已。
例如布娃娃、枕头、袜子等等。
在心理学上,这些物品被称为“情感依恋物”或者叫zuo“过渡性客体”。
而孩 子的这种行为是他们依恋的表现。
那么孩 子的这种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正如丞丞睡眠方式的改变一样,
孩 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心理要经历一次与亲人分离的焦虑,
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那么,孩 子会在原情感依恋者不在的情况下,
本能的找一个自己熟悉的替代品,也就是“情感依恋物”,
渡过情绪上的危机,保护心理不受外界的威胁。
如果用成 人的语言去描述 孩 子的心理就是,
“虽然妈妈不在,但毕竟我的‘好朋友’还陪着我,
所以我不害怕,也不太难过。”
因此,孩 子这种行为既是一种表达分离焦虑的信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后,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和解决呢?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孩 子的这种行为不是什么坏习惯。
而是孩 子情感依恋的需求,是孩 子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其次,在理解孩 子的基础上,我们切不能像丞丞的舅舅那样,强 硬的改变孩 子的这种行为。
否则的话,容易给孩 子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让孩 子感到自己“唯一的朋友”都被剥夺了,而因此产生害怕、焦虑甚至无助、抑郁的负性情绪。
最后,父母应该适度的给孩 子一些情感上的满足,
经常与孩 子接触和交流。
例如,多给予小孩 子一些安抚和拥抱,
多与大孩 子一些游戏。
让他们相信,爸爸妈妈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
如此以来,孩 子才能重新体验到安全感,
缓解由于分离带给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顺利、平稳的渡过心理发展阶段。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