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sasha    时间: 2014-4-24 19:41
标题: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29 10:53 编辑

[attach]715[/attach]

内容简介  :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细致地再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在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后,金妮走入了雅罗姆医生的私人治疗。睿智的雅罗姆医生提出,双方在每次会谈结束后分别写下自己最深切的内心感受。长达20个月的治疗之旅,印刻了雅罗姆医生与金妮共同探索心灵黑洞的真实足迹。《日益亲近》应运而生。你会发现,这个发生在30年前的故事,历久弥新。

书评推荐:

之前这本书已经读了很久,总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上几个治疗小节,每每读得很受用,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收获,对来访者人际模式的理解,移情反移情的感受,治疗师的干预,等等。这一次下决心要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却读得痛苦不堪。也很自然,这好比对这样一个“边缘性”病人进行大强度的连续治疗,把一年多的工作集中在一起做了。金妮给治疗师带来的种种反移情的感受,强烈的无助感,婴儿般的依赖纠缠,喋喋不休无法平息的自我否定,不断讨好治疗师却无法与之真实面对的挫败感,梦幻与现实的边界模糊,这些感受这么大剂量地投放出来,自然不会让读者觉得好受。      

这本书对于治疗师来说是本难得的教材,但对于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却容易误导。这本书并非真实完整的治疗记录,而只是呈现了治疗过程的一些侧面,主要集中在治疗当中没有被触及或表达的幻想与愿望。当幻想被付诸文字,变成出版物,很容易让人混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于是,艳羡沉湎想入非非有之,厌恶抨击难以接受亦有之。      

事实上,治疗室里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作为工作关系的治疗联盟,一种是移情反移情的关系。来访者被鼓励和治疗师发展关系,包括所有的幻想都被允许甚至鼓励,以此作为工作的素材,通过来访者关系模式在治疗室中的当下呈现,得以对来访者的心灵进行探索,并修通。所有这些指向治疗师的愿望和幻想,包括治疗师对来访者产生的愿望和幻想,都是以治疗设置为前提,在治疗联盟的基础上才得以存在的。对于心理治疗这个特殊的时空,愿望与幻想,既非魔鬼,也非天使,它们只是一种有价值的工作素材,能够帮助咨访双方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理解关系。      

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中,来访者有足够的人格强度和现实检验能力,能够区分这两种关系,并且坚持以治疗联盟为基础工作。他们能够提醒自己,治疗关系指向的是对自己的理解和人格发展,因此他们能够利用移情关系,检验移情关系,并承受移情关系无法被满足的挫败感,以及治疗关系本质上的不平等带来的自恋受损,而坚守治疗联盟,并从中获益。      

但许多像金妮这样的来访者,往往会被强烈的移情性愿望所挟裹,在治疗中迷失,把治疗变成满足自己愿望的手段,而不是获得成长和改变的管道。这种情况下治疗师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感到左右为难,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雅罗姆决定不给金妮作个别治疗的原因。一方面治疗师觉得必须要让来访者看到其愿望的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来访者的脆弱和指向治疗师的强烈愿望会对治疗师拒绝其移情性要求和设置清晰界限感到受伤,治疗师需要评估这种挫折是否在来访者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有时候治疗师会感到别无选择,只能承受这种移情的投射,并且利用移情关系作为推进治疗的工具,寄希望于有一天,来访者的自我有了成长,获得了足够的强度,从而能够看到自己移情性愿望的不切实际,从而开始真正的基于治疗联盟的治疗工作。

但这是非常险的一步棋。如果移情性愿望在治疗师的默许甚至鼓励之下日涨夜大,来访者变得越来越脱离治疗的愿望而陷于追求移情性愿望的满足,那么心理治疗的风险就来了。当有一天这种愿望超出了治疗师能够承受的范围,治疗就成为了对来访者的二次伤害。不是每个治疗师都愿意冒这个风险,雅罗姆愿意。当然这种冒险并不那么“崇高和伟大”,因为这是出于自恋的拯救者情结。但这又恰恰是雅罗姆的“崇高和伟大”之处,因为他能够坦承自己的自恋需要,并利用这种需要来进行工作。幸运的是,他的冒险成功了。      

自我暴露的确有着强大的力量,让读者对治疗过程感悟良多。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治疗师和来访者眼里的治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治疗。这令我深思,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改变的发生?      

坐在治疗师的位子上,每个人治疗师都很自然地会想,我要帮助她,我要治疗她,我要如何如何干预,我怎么才能影响她呢?人的自我意识导致对关系中的对方客体化非人化的倾向几乎是无所不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治疗关系是一个不平等的关系,这种倾向就更为严重,来访者的问题越是严重,治疗师不把对方当做有能力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个人看的倾向就越强。更何况很多来访者的问题正是把自己非人化,那么对方在治疗关系中把他的这种客体关系模式投射给治疗师的强大影响,更使这个问题变得难以避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治疗师的防御。很多时候,来访者的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如果把来访者当做一个人,会激起治疗师很多负面的反应,比如恐惧厌恶等,所以治疗师难以接受眼前这个人,更不用说建立关系进行治疗了,唯有将她当做一个需要被治疗的病人,治疗师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穿上了白大褂,才能够在治疗室里坐下来,忍受来访者带来的种种感受。      

可是这场戏,来访者才是主角。来访者的意愿才能决定治疗的走向和进展。治疗师所能做的只是在困难的时候扶一把,在需要的时候推一把。所以,对于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改变,让我们来听听来访者的声音吧。来访者的需要是什么,困难是什么,恐惧又是什么。对于如金妮这样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方面有困难的来访者,最最需要的,可能是被关心,被认可,被需要的感受。但是治疗师也是人,面对来访者带来的困难、压力、种种令人不舒服的情绪感受,难免感觉挫败、急躁、无助、愤怒,甚至绝望。最最重要的是治疗师持续的信心和坚持的努力,来访者很轻易地就会感觉挫败受伤,不知不觉就回到旧有的模式。而治疗师虽然也会感受到挫折甚至绝望,但他不会轻易放弃,他能够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刻仍然坚守自己的位置,做着该做的事,不急于求成,也不轻言放弃。这是对耐心和勇气的考验,这也是面对谜一样的生活应有的态度。治疗师的理论取向和干预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这种态度持续地向来访者传递这么一种信号:即使对治疗师来说,生活也同样是困难的,这正是生活的本质;但是不管多么困难,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一定能够走出迷航,迈向更满意的生活。      
感谢雅罗姆,更感谢金妮,他们用最真实的感受,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心理治疗的困难与成功,忧伤与喜悦,痛苦与幸福,更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所能表现的勇气、坚忍和友爱。(文:鲁西西)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