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霍妮的神经症理论
凯伦•霍妮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认为个体的生活环境是导致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在霍妮看来,个人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神经症在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能够对个体造成重大的影响主要是在童年期。
在童年期,神经症的性格结构萌发的根源是亲子关系的失调。霍妮认为,父母是否给予孩子真正的温暖和爱,能否给孩子带来满足和安全,从根本上关系到儿童的心理发展。
霍妮把父母未能给予孩子温暖和爱或者给予孩子的是虚假的温暖和爱称之为“基本罪恶”,这可以通过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体现出来。而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又会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而对儿童性格形成的真正危险,在霍妮看来,主要还不在于儿童感受或表示自己的敌意,而在于他对内心敌意的压抑。儿童压抑自己的敌对心理的产生,霍妮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儿童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
在霍妮看来,儿童的无能为力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即儿童在能够独立生活之前,必须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而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例如溺爱、娇惯,又人为地强化了儿童的无能感,从而导致儿童“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而恐惧心理通常由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产生。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常常用恐吓、威胁、禁令、惩罚或大发雷霆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得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从而也会导致儿童“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
另一方面霍妮认为,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真诚的爱时,他们往往会在口头上加倍强调他们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又是如何地愿意为孩子沤心沥血。这样,孩子就因怕失去更多的爱,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意。此外,孩子常常被教育得因为自己的任何敌对心理和任何反抗表现而深感愧疚和罪恶,以致孩子必须压抑敌意,否则他会以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而深感不安。
在霍妮看来,孩子对“基本敌意”的压抑则导致“基本焦虑”,并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觉得整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和潜在着敌对,而自己又深感无能为力。为对抗基本焦虑,孩子便采取各种防御措施,从而形成种种神经症倾向——为了克服无助感,刻意去亲近他人;为了克服敌对感,故意对抗他人;为了克服孤独感,一味逃避他人。若神经症倾向得不到及时有力的矫正,最终将侵蚀孩子的整个人格。
总之,霍妮认为,亲子关系的失调使孩子产生并压抑他的敌意,从而导致焦虑,最终可能形成各种“神经症人格”。
二、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给予孩子真正的温暖和爱
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声称自己是如何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这种伟大、无私的爱不能受到任何的质疑。似乎父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只要冠以“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都是合情合理的。为此,父母可以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父母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父母可以对孩子喜怒无常,高兴时对孩子百依百顺,不顺心时对孩子不理不睬;父母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惹的“祸”横加指责;父母可以随意欺骗孩子,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在霍妮看来,父母的这些行为和态度,不是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而是出于父母自身利益的考虑,尽管父母不愿意承认,但这反映出对孩子缺乏真诚的爱,会唤起孩子心中的敌意,若敌意又得不到释然,最终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愧疚感,让孩子对父母的“教诲”不容置疑。“宝宝听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下次再惹祸,看我怎么收拾你!”“为了你,妈妈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你怎么还不好好练琴?”“看人家的小孩多乖,我怎么会养了你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呢!”这样,在父母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下,孩子不得不因自己的无能、恐惧或愧疚而压抑住自己的敌对心理,从而威胁其人格的健全。
(三)父母应健全自身的人格
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温暖和爱,不应简单地归因于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偏差,而在于父母本身患有神经症。当然父母是意识不到的,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神经症倾向,但“父母这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像对孩子漠不关心、不尊重孩子的迫切愿望、拒弃、轻蔑、嘲笑、羞辱、对孩子亲疏不等、有所偏爱、不公正的责骂、歧视、敌对、反复无常、不守信用、直接或间接的凌辱、将子女与其他儿童相隔离等等”。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心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父母的人格中找到原因。
所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必须注意健全自身的人格,否则将是困难的。也只有人格健全的父母才能够反省自己,主动改变不利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消除孩子的敌意和焦虑,从而才有可能防止孩子产生特定神经症倾向。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