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案例破解:父母离异的男孩 [打印本页]

作者: Elena    时间: 2015-12-22 13:46
标题: 案例破解:父母离异的男孩
本帖最后由 Elena 于 2016-1-12 21:20 编辑

老师主诉:初二学生,最近一次因为坐公交坐过站后一天未来上学也不知去向,经常撒谎,班主任带其前来咨询。

具体情况:
    1、该生,男,初二。父母在他两岁时离异,父亲再婚,母亲现在也有男友了。现在一般在爷爷奶奶家住,偶尔去妈妈家。跟爸爸几年不联系了,非常想爸爸,又恨爸爸。整天不开心,想爸妈在一起,但又不可能,很伤心。
2、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比较孤独,学习成绩很糟糕。

老师的疑惑:对于这个学生,我该如何介入呢?

大本营老师的破解方案:
1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倾听收集信息,建立信任,并尽可能的收集一些关于孩子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的想法。“坐公车过站了,当时发生了什么,错过站你是不是有很多的担心?“”我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在我们的预料范围的,你愿意和我说说吗?“”经过刚才的交流,其实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这些情形你和别人说过吗?”尽量采取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注意一下他有没有什么消极归因的想法;“假如你和别人说了这些,你觉得别人的反应是什么?”了解一下孩子对别人态度的预设;“以前有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吗?”了解一些重要事件。“在你的生活中曾经有谁这样对待过你吗?”了解这些态度是不是一些重要的家庭成员中的惯有方式;“当别人这样对待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当孩子沉默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到一些词语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你觉得很委屈,沮丧,甚至有点愤怒?”或者使用OH卡牌,绘画,沙盘等方式辅助孩子表达自己。
2其次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的应对方式。公交车坐过站了,孩子的反应是一天未来上学。初步的信任关系建立起来以后,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没有去学校你去了哪里,愿意告诉我吗?”“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想法让你很困扰吗?”“之前有不上学的经历吗?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你当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如果还有类型情形,你想怎么处理?”
3“孩子学习成绩很糟糕”,感觉孩子的力量很弱,厌学情绪相当的严重,性格孤僻,也会影响他的自信心。 “想爸爸”正是孩子渴望成长,渴望支持的呼声。而“恨爸爸”的情绪里多少也带着一些自责。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对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样的自己是你喜欢的吗?如果希望自己有一些新的改变的话,你希望是什么?做到这些改变你觉得从哪里做比较容易一些?可以和孩子画一画生命周期线,在生命周期线的过去部分着重了解关键事件上孩子的需要、成长动力和周围的资源,也带领孩子看一下下一阶段的生活,以及主要任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放下过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未来!
3、“想爸妈在一起,又不可能,很伤心”,父母在他两岁的时候离异,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孩子依然希望这个家庭是完整的,然而现实又让他感到非常的无力,这种内心深处没有被满足的渴望一直在消耗着孩子的心理能量,成为心结。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他对父母离异的看法:“感觉父母离异好像对你又很大的影响,那时候你还比较小可能不知道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你现在怎么看父母离婚这件事情呢?“”你一直希望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假如现在他们在一起的话,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假如他们现在在一起的话,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交流,可以看看孩子渴望父母在一起的需求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让他紧握这这种想法不放手。
4、父亲的缺席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孩子跟爸爸几年不联系了,缺少父爱造成孩子在关系中对立、冲突,是一种停滞的表现,也许只有主动和心中的父亲和解才能获得恒久的发展。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放在咨询后期会比较好,除非孩子主动提起,在谈这个话题时,也要细细关注孩子此刻的需要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父亲的缺席是给孩子造成了现实的伤害,我觉得咨询师也不必刻意回避,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有所领悟,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士致信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说父亲从小就没有给她必要的关爱。杜布森博士回信说:如果你的父亲是盲人,你不会因此而不爱他吧?实际上,你父亲就是情感方面的盲人。他看不到你的需要,也意识不到对你的生活漠不关心给你带来的伤害。情感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体会不到你的感受,也不可能了解你的期望,你要学会接受你的父亲还会继续给你带来伤害这个事实。
5、了解妈妈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在生活中妈妈一直是存在的,在教养关系上爷爷和奶奶似乎又承担着类似妈妈的责任。孩子在这些关系中是如何游走的?这种方式教养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对人的态度以及与人交流的模式?孩子是怎么看待妈妈的?和继父的关系怎么样?在这个家庭中谁在承担着他生父缺席后的父亲的角色?这些都是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的话题。


作者: crystalxiaoxiao    时间: 2015-12-22 14: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jj626    时间: 2020-12-16 17:39
正好遇到一个类似的案例,很受用,知道大概方向了
作者: huangwenli    时间: 2022-9-30 16:31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