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缩小成就差距的八个心理措施 [打印本页]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5-12-17 10:02
标题: 缩小成就差距的八个心理措施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12-17 10:08 编辑

         #哇赛堂#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包括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参与了这项评估,并两次都取得排名第一的成绩。但不同因素带来的成绩差异仍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公平性最终会慢慢加大他们的成就差距。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使用有效的社会心理学的干预措施来缩小这些成就差异。
                                  [attach]10737[/attach]
       1. 冥想:已有研究表明冥想能够有效地较低焦虑,同时提高工作记忆、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Quiet Time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它让被试分别在每天早上和晚上进行15分钟的静坐或者是超觉冥想。三年的项目使得学校退学和逃学率明显下降,学业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2. 榜样曝光:当人们知道自己群体内的一员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时,他们会对自己的群体身份产生信心,不会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由于群体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当女性在读到一篇报纸上描述某个数学很优秀的女性学者的文章后,她们在数学测试中的表现就会更好。在这其中,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展示一些早期也有类似困扰的榜样,并且示意有这些困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3. 重评:一些学生在焦虑面前会变得特别虚弱,他们对当前事件的后果表现出极大的担忧。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写下这些焦虑可以很有效地调节消极情绪,释放认知资源。即使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掌心出汗、呼吸加快是焦虑时的正常生理反应也能提高他们的GRE成绩;

       4. 成长的心理定式:对于自我智商的信念会影响人们对于威胁的反应和表现,那些认为智商是不会改变的人,会觉得自己无力克服遇到的困难,他们会更多地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而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培养一种成长的心理定式就是要告诉你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被改变的器官,当我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时它就会成长。甚至只是简单地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都能让人对社会逆境有更少的消极反应、更低的压力水平和身体疾病以及更好的学业成绩;

       5. 可能的自我:在形成自我身份的过程中,青少年也许会考虑各种各样的自我,也就是“可能的自我”。研究发现,仅仅只是简单地考虑一种积极的可能自我的形象也和幸福感有很大关联。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写出如何学习能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种以自我超越为目标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6. 价值肯定:根据自我肯定理论,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有道德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我肯定让人们通过思考一些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而非当前威胁来增强他们的自我完整性、降低焦虑和提高成绩。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自我肯定要和自我身份相一致,否则则会强化消极的自我感知;

       7. 归属感:研究发现,学生的归属感能有效预测其成就、参与度和毅力,归属感能给人面对消极事件的勇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难。2011年Walton和Cohen两位研究者让学生解释一份关于转学的问卷结果,并让他们自己写一份关于自己的大学经历,尽量找到自己和问卷中提到的问题的相似经历。最后,每个学生要把自己所写的东西录成一个视频,他们被告知这个视频会给未来的转学生看。结果发现,这一系列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

       8. 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指让人们共同工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合作性学习的环境能改良种族关系、提高学生表现和培养社会情感技能(即“软”实力)。具体做法是,将一个项目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之后他必须把他这一部分的知识教授给组内的其他人,这样,个人的成功就必须依赖于其他所有人的成功。这一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尊、改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测试成绩。

       以上的八个方法也许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让你下一次的考试成绩变好,但是长此以往的量变必然带来质的飞跃!(供稿人:Dr.灵 任可欣)

参考文献:Brian, S., & Joshua, A. (2015). Minding and mending the gap: soci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educational dispariti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1), 1–18.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