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人们热衷八卦的心理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5-11-30 10:23
标题:
人们热衷八卦的心理解读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11-30 10:25 编辑
[attach]10431[/attach]
出演《好汉两个半》的好莱坞男星查理·辛近日坦诚自己在4年前就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一消息震惊了美国演艺圈,曾传与他有染的多位女星立马成了八卦的对象,这些女星纷纷跳出来表示自己没有被感染;热播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马伊琍表演尺度大,也引起人们多种猜测;茶余饭后,人们还在议论着尹相杰吸毒又被抓起来了,没暖气的南方人怎么过冬……
生活中,八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办公室里、街道路旁,人们都喜欢聊点八卦,而网络中更是充斥着各种八卦消息。
我们都是八卦的参与者
《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的走光部位加贴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在著名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板块的点击量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娱乐论坛之一,充分说明了八卦的吸引力。
人们热衷八卦,首先源于态度表达的自然需要:小道消息是八卦的主要内容,但人们一般不会对普通人今天晚上吃了什么菜、见了什么人感兴趣。真正令人想八卦的,主要源于人们的态度或者说是对那些八卦消息的看法。当获得的小道消息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就容易引起互动,形成八卦。如果只呈现事实或现象,缺少人们的主观推测、发挥,八卦就很难形成。八卦,使人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大家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八卦的参与者或推动者。
有人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有八卦兴趣的人语言表达能力更出众,生存能力更强,可能会胜过甚至淘汰那些没有八卦兴趣的人。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是维系群体交流和稳定的工具,能促进群体繁荣。因为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同伴和敌人信息的掌握,以获取资源。
闲聊易形成“圈子”
从人们的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八卦有不少作用:
1、能让人很轻松地制造话题,增添亲切感。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八卦让两个看似无关的人创造出共同话题,拉近人际距离,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
2、证明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当大家都不知道一个事情,“知道的比别人多”的优越感,瞬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慰。久而久之,有些人就习惯了这种快感的刺激,变成了八卦传播大潮里的急先锋。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为了增加对自我的肯定。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八卦是一种社会智商,善于八卦是“情商高”的体现。能打听到小道消息,证明了八卦者的人缘和沟通能力。
3、宣泄情绪的需要。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戒备心、紧张感提升,成了隐藏自己感情的孤独者,需要通过不会触及自己利益、远离自己生活的八卦来放松。
4、被人关注、亲密交往的需要。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受,都有对友谊的渴望,八卦者希望借用分享小道消息来增进与听者的关系。
适当八卦有利健康
有研究认为,八卦别人和看娱乐新闻的时候,人们的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刺激人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人类大脑释放的一种类吗啡生物化学物质,有麻醉和兴奋的作用,所以也常被称为人体自然生成的“鸦片剂”,用来帮助减压、镇痛,同时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也就是说,适当的八卦有利健康。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经常八卦的人幸福指数明显高于沉默寡言者。八卦是一种自然的交流方式,让压力有了出口,宣泄了情绪。对于那些长时间没有得到倾诉的人来说,和朋友一起八卦是释放压力的好机会;八卦还是一种无需注重逻辑的语言表达,没有思维负担;如果女性经常和人聊天八卦,可以增加体内黄体素,使心情更愉快。
也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待八卦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环境。如果家长开明,家庭教育环境宽松,这类人长大后接受八卦的能力就较高,也可以轻松地与人交流婚外情、离婚等比较负面的八卦谈资。反之,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人,则不太能接受这类谈资,更不易接纳此类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心理冲突就比较严重。适当八卦、接纳八卦,人们心理的抗压性会逐渐提高。八卦是人类好奇的一大表现,不应对其捆绑任何道德枷锁,只要八卦不过火,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八卦,是每个人内心暴露的需求,如果内心压抑不能表达出来,时间久了会带来健康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中的秘密过多,就需要相应的心理能量来控制,这常常令人感觉不舒服,一定会产生倾诉的需要,这也造成了人们乐于八卦。看过电影《无间道》的都知道,刘德华和梁朝伟扮演的卧底,心中有太多的秘密难以排解,两个人都得去做心理咨询。
八卦话题切勿过火
八卦带有个人态度或色彩,不了解事实、妄加评论,易给自己或者别人带来麻烦。比如“谁跟谁很暧昧,他们关系肯定不正常”,已蕴含了一定的羞辱和造谣成分,很多人说完这句话后会补上一句“我也是瞎猜的,你别去乱说啊”,也证明了人们内心很焦虑、不确定,知道这句话不妥。在网络传播如此快捷的情况下,八卦话题切勿过火。
1、找合适的人聊:八卦最好在小范围进行,和有同样判断力、共同话题的人一起八卦,会轻松自在。
2、八卦的是事实而不是虚构:八卦前要确认是否是谣言,而且要记住,往往听到的小道消息只是整件事情的一面而已,不要轻易表态。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说“正面的八卦应该是分享事实而不是谣传”。
3、朋友要互留空间:八卦有助于释放心理压力,缓解情绪,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涉及别人的隐私、宗教及痛苦等,即使彼此很熟的朋友也要互留空间。
4、八卦在于自我表达而不是传播:八卦的重要属性是在与自己互动的人群中表达自我,而不在于传播,慎用那些传播广、速度快的电子媒介。八卦跨过道德底线,就可能会侵犯别人的权利,引起纠纷。
5、八卦需要正能量:八卦需要幽默,需要互动交流,更需要正能量。正面的八卦话题很多,诸如旅行、自然、气候、社会新闻等,八卦也可传播知识,提升人们亲近自然的兴趣。
作者:
凡尘荼靡
时间:
2015-12-1 19:41
适当八卦有利健康
作者:
醉清风258297293
时间:
2015-12-1 21:43
八卦也是一种交流!
作者:
carol
时间:
2015-12-2 07:43
{:soso_e179:}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5-12-2 10:52
突然想起一句不太合适的比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作者:
mwxf1
时间:
2016-5-4 20:34
谢谢分享
作者:
mwxf1
时间:
2016-5-4 20:38
心理导读:有些人不喜欢自拍,觉得照片中的自己怎么就变丑了呢,通常他们会归因于自己不上镜。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又热衷于自拍呢?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自恋的,我也不例外。
自恋让人类发明了镜子,自恋让姑娘们迷上了自拍。为了迎合人类的自恋,如今的拍照应用中大多为自拍设定了诸多特效:增白,祛斑,有些甚至是自带PS,一键把普通小妹拍成国色天香。
但是依然有一些人,长得并不寒碜,有些甚至有几分姿色,却总是不愿自拍,推说自己不上相。软磨硬泡拍出一张,旁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一看连声说:“丑死了,删了删了,根本不像我嘛。”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相片中的自己“丑死了”或“根本不像”呢?
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既来自内心的反省,也来自外界的反馈。“自己的模样”这一概念,大多数人是如何形成的呢?闭上眼,略一思索,你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观察镜中的自我来形成“自我的模样”这一概念的。
问题就出在这,你所以为的自我的模样其实是“镜中的自我”,当你看到镜子里的你时,会很熟悉的说,看,那就是我。而相片中的你,才是你的本来面目。这一本来面目同“镜中的自我”之间的关系,就同左右手一样,如此的相似,却又根本的不同。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相片中的自己不如镜中的自我好看呢?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是指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当然前提是这件事物首次出现没有给人带来极大的厌恶感)。比如隔壁的小兰,第一次见过眼就忘,见得多了你会逐渐发现她身上有着诸多美好之处,比如皮肤好心灵美眼睛很水灵。最后你终于发现小兰其真是个标致可人儿,才知**家三天前刚刚名花有主了。
回到正题,由于曝光效应的存在,我们会对镜中的自我更有好感。因为在自拍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过镜中的自己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相片中的自己“丑死了”。
等等,那些整天往人人微博上传各种嘟嘴自拍照的妹子是什么个情况?她们就不觉得“丑死了”么?
我猜曝光效应又一次起作用了。如果一个人经常自拍的话,你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另外一点就是,这种姑娘一般的确是颇有姿色,所以在最初也许她们会觉得丑了一点,但是瑕不掩瑜嘛。
所以,为了让更多不那么自信的人拿起相机开始自拍,我希望拍照应用能加上这么一个功能,一键反转成“镜中的自我”,不如就叫“魔镜”吧。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